規模化養豬場豬只腹瀉十一種病因繁多、危害嚴重的常見病。根據致病因素的不同,豬只腹瀉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和營養性腹瀉等。多年來豬場病毒性腹瀉在秋冬春季的高發病率一直十困擾豬場獸醫和管理者的一個頑癥,它直接影響仔豬的成活率和豬場經濟效益,備受養豬界的重視和關注。引起豬只病毒性腹瀉的病原主要有豬傳染性腸胃炎、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在臨床上往往十混合存在。因此深入探討本病及其臨床癥狀,并采取一套綜合的防治措施十非常重要的。
一、規模化豬場病毒性腹瀉病
1、豬傳染性腸胃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豬高度傳染性腸道疾病,、一般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特別是10日齡以內的仔豬最高,其它豬發病率和病死率低。本病以散發或流行的形式出現,傳播迅速,發病多見于春季產仔季節。母豬、公豬及育肥豬一般表現為~過性發熱(主要表現為糞便干燥)之后個別豬出現嘔吐、拉較軟的糞便,并迅速恢復正常,但近幾年也有極個別母豬出現急性流產和死亡的情況;仔豬于感染 16~24h內即可出現嘔吐,接著出現嚴重的水樣腹瀉,糞便為白色、黃白色或黃綠色。不久病豬嚴重脫水,眼球凹陷,皮膚干燥、無彈力,毛長,體重迅速下降,常干2~sd內死亡,較快的在1天內就可引起死亡。死亡率隨感染日齡的增加而降低,有人統計:l~5自齡的死亡率為100%,6~10日齡的死亡率為 62.5%, 11~20日齡的死亡率為60%, 21~45日齡和 46~49日齡的死亡率分別為 29.8%和4.9%,91日齡以上的架子豬死亡率很低。
2、豬流行性腹瀉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豬腸道傳染病,其病原也是冠狀病毒。本病多發生于寒冷季節,以11月至第Th年的3月間發生較多。各年齡豬均可感染,但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豬齡的增長而下降,互~5日齡內哺乳仔豬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幾乎100%。斷奶豬、育肥豬、種豬癥狀較輕,病死率很低。哺乳仔豬日齡越小,癥狀越嚴重。病初體溫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繼而排水樣糞便,呈灰黃色或灰色,糞便惡臭。有的吃奶后嘔吐,吐出物含有凝乳塊。病豬很快消瘦,后期糞水從肛門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豬不食,不愿走動,通常2~4d內因脫水而死亡。
3、豬輪狀病毒病
該病多發于10日齡左右的仔豬,有些豬場表現在斷奶前后發病。1~4周齡仔豬豬群發病率一船超過80%,病死率7%~20%。本病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動,有些乳豬吃奶后發生嘔吐,繼而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或黑色,多為水樣或糊狀,一般腹瀉后3~7大出現嚴重脫水,可減輕體重3肌,如通氣溫下降和繼發細菌性疾病時,就會使病情惡化,死亡增加。一般 3~8周齡的仔豬或剛斷奶的豬,死亡率可達10%~32%左右。
二、病毒性腹瀉病的免疫預防
免疫程序的制定要考慮豬只的用途、年齡、母源抗體水平、飼養條件,疫苗的種類、性質、免疫途徑等因素,特別是目前混合感染率逐年升高,一定要注意聯合及多重免疫。目前我國研制的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輪狀病毒弱毒疫苗,對3日齡仔豬主動免疫效果很好,給母豬分娩前五周至六周和一周各肌注或鼻內接種一次后,則對3日齡哺乳仔豬的被動免疫保護率達95%以上;在每年秋天來臨后,對新生仔豬吃乳前肌注疫苗至少30分鐘后才能吃銀仔豬斷奶前7天至10大,架子豬、肥有豬和公豬肌肉注射疫苗一次即可。
對于流行性腹瀉,可應用豬流行性腹瀉氫氧化鋁滅活苗,對妊娠母豬于產仔前二十至三十天接種4ml,25公斤以下的仔豬接種lml,25-50公斤有成豬接種2ml,50公斤以上成豬接種4ml,接種部位為后海穴,接種后15d產生免疫力。
三、病毒性腹瀉的綜合防治
對于病毒性腹瀉的防治我們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豬飼養密度不宜過高,注意通風,避免高溫、高濕及有害氣體的危害。搞好產房和仔豬培育箱的保溫。
2、禁止從疫區引進種豬,對外地弓;進的帶菌豬必須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在發現病豬時,應隔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應改善飼養管理,用藥劑量要足,維持時間宜長。
3、握適當的斷奶日齡和體重,盡量減少仔豬應激。
4、定期消毒,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疫病發生和蔓延。在集約化條件下,最好全進全出,豬舍不應連續使用,最短必須間隔3天以上,并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平時隨時進行預防消毒工作。
5、對于正在發病的仔豬,應在預防細菌性繼發感染、防止酸中毒、糾正電解質不平衡、防止母豬奶水質量下降的前提下,用康復母豬全,血或高免血清給新生仔豬口服。若同時注射豬用于撓素,對病毒性腹瀉也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規模化豬場豬只腹瀉病的病因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其決定了防治措施必須綜合而全面。在臨床上要注意區分各種臨床癥狀,辨別病因,對癥治療。但最重要的在于預防,制定一套適合本場的綜合防治措施,對于仔豬腹瀉病的防治亞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