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腺胃炎是由多種因素(誘因+病因)共同作用導致的腺胃功能及結構發生改變的一種癥狀,2007年世界禽病大會專家就該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病原一直沒有確切的認定,但在所有發生腺胃炎的雞群中都能分離出病毒,所以暫定名為“病毒性腺胃炎”。
一、流行情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是以季節更替時發病率高,尤以秋轉冬時損失更嚴重,在我國北方地區表現更為明顯。
發病日齡不定,最早在3日齡的雛雞中就可以表現,在16周的種雞也時有報道。但發病日齡多集中在10~60日齡。
全國各地都有該病發生的報道,但該病的發生有比較大的局限性(即發病多集中在一個地理區域)。發病的雞群大多來源于同一個種雞場或同一品系的雞種。
二、致病因子
(一)非傳染性因素
日糧中所含的生物胺(組胺、尸胺、組氨酸等) 日糧原料如受細菌分解的魚粉、豆粕、維生素預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這些生物胺對機體有毒害作用。
飼料條件 飼料營養不平衡,蛋白低、維生素缺乏等都是該病的誘因。
霉菌毒素 鐮孢霉菌產生的T2毒素具有腐蝕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壞死;桔霉素是一種腎毒素,能使肌胃出現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連接的峽部環狀面變大、壞死,黏膜被假膜性滲出物覆蓋;圓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臟和脾臟損傷,腺胃腫大,黏膜增生,潰瘍變厚,肌胃黏膜出現壞死。
(二)傳染性因素
雞痘 尤其是眼型雞痘是誘發腺胃炎的重要原因。
不明原因的眼炎 如傳支、傳喉、各種細菌、維生素A缺乏或通風不良引起的眼炎,都會導致腺胃炎的發生。
另外,一些垂直傳播的病原可能也是該病的誘因,如網狀內皮增生癥、雞貧血因子、馬立克等。
三、臨床癥狀
雞群在發病之前,一般都生長良好,一旦發病,病雞表現為精神不振、縮頭、垂翅、排白色稀糞、料便,采食量下降,生長不良,病雞體重比正常體重下降40%~ 75%;最后病雞因嚴重衰竭而死亡。耐過雞大小、體重參差不齊。
有些雞群還表現出嚴重貧血。有些雞群表現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癥狀。
該病病程比較長,一般為10~15天,長者可達35天,發病后5~8天為死亡高峰,發病率可達7%~28%,死亡率為4%~50%不等,當有嚴重繼發感染時,死淘率更高,恢復后雞群生長不良,蛋雞產蛋無高峰。
四、剖檢變化及診斷
解剖可見腺胃腫脹、充血出血;乳頭水腫、基部呈粉紅色, 周邊出血;指壓有暗灰色液體流出;后期乳頭潰瘍、凹陷、消失。肌胃癟縮,肌肉馳軟。腸道黏膜脫落并充滿未消化的飼料,后期腸道空虛。胸腺、胰腺、法氏囊嚴重萎縮,部分病雞腎腫大,有尿酸鹽。當有細菌病繼發感染時,肝臟腫大、有壞死點。
根據本病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等可做出初步診斷。
五、防治措施及用藥體會
(一)防治措施
針對主要病原進行相應的免疫接種,有助于將該病發病率控制在最低。同時要控制日糧中各種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對雞群造成的各種危害,此外日糧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組胺、組氨酸、尸胺等的控制也是降低雞腺胃炎發生的有效措施。
筆者應用胸腺肽+功能激活劑(孢壁酰二肽)+硫氰酸紅霉素+西咪替丁+復合B族維生素+鹽酸諾氟沙星,防治該病有一定效果,供大家參考。
(二)用藥體會
1.增加胃腸動力、增加采食量 復合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增強肝臟的排毒功能,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從而提高采食量、提高飼料轉化率,快速消除料便。
2.開胃潤腸,提高采食量,促進吸收 功能激活劑(孢壁酰二肽)可快速激活胃腸功能,激活腺胃上皮細胞,迅速增強食欲,提高采食量和抗病能力。
3.修復腺胃的潰瘍灶,恢復分泌功能 西咪替丁能夠明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較強的黏膜修復作用,對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腺胃潰瘍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很好的療效。
4.中和胃酸、修復黏膜、促進生長 硫氰酸紅霉素能夠中和胃酸、促進黏膜修復,從而對腺胃、肌胃的潰瘍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同時能直接促進蛋白合成、促進促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達到促生長的作用。
5.抗病毒、提升免疫力 胸腺肽可提升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治療免疫缺陷、抗病毒、誘導T細胞分化成熟、增強細胞因子的生成和B細胞的抗體應答,并能促進大顆粒淋巴細胞產生IL-2,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通過快速提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達到抗病毒的作用。
6.消炎殺菌,控制繼發感染 鹽酸諾氟沙星廣譜抗菌,對于細菌、支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腸道疾病都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