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模化豬場呼喚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
當前規模化豬場中經過高度選育的豬群對疾病的特異和非特異抵抗的免疫記憶逐代減少,有限的空間和較高的飼養密度進一步加劇豬群抵抗力的降低。各型豬場都存在疫病泛濫,治療困難,生產豬繁殖性能不佳,豬群生產性能低的問題。同時如何通過各種手段打斷疫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建立健康豬群,防止疫病的發生,保證豬場正常生產發展,獲得更高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是擺在每一個養豬人面前的問題,這就是生物安全體系建立的依據和背景。
二、 生物安全體系的內涵
集約化種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脅,保護豬群健康,保證豬場正常生產發展,發揮最大生產優勢的方法集合體系總稱。總體包括:豬場環境控制,豬群的健康管理,飼料營養,飼養管理,衛生防疫、藥物保健、免疫監測等幾個方面。大致而言,也就是這些內容:
1 防止豬場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進入豬場;
2 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在豬場內的傳播擴散;
3 防止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傳播擴散到其他豬場。
三、 實施生物安全體系需要操作的事宜
1 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進入豬場
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進入豬場就是切斷病原微生物進入豬場的一切途徑,主要包括:
A 豬場場址的確定:是豬場生物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要素 。豬場選址具備防疫排污條件,具備水源,電源條件,具備交通,通風向陽條件。由于這些因素互為影響,因此,有必要建立場址生物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根據擬建豬場健康等級,量化評估場址是否符合健康要求以及定期量化評估已建豬場場址生物安全風險的變化可能對豬群可能造成的影響。
B 豬場圍墻和大門,豬場和生產區入口處淋浴或消毒&登記制度 這個一般豬場做的都很好。
C 出豬臺設施:在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中,出豬臺設施是僅次于場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設施,也是直接與外界接觸交叉的敏感區域,因此建造出豬臺時需考慮以下因素:1>劃分明確的出豬臺凈區和臟區,豬只只能按照凈區一臟區單向流動,生產區工作人員禁止進入臟區;2>出豬臺的設計應保證沖洗出豬臺的污水不能回流到出豬臺;3>建造防鳥網和防鼠措施;4>保證出豬臺每次使用后能夠及時徹底沖洗消毒。
D 人員和物質,物品管理:前者包括本場工作管理人員和外界來訪者,后者包括豬場使用的設備,物資和食品
E 飼料,車輛管理,做好周圍免疫:據統計數據表明,豬群80%以上腸道健康問題與飼料有關,因此控制飼料及其原料,加工和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物安全風險,可以明顯降低豬群健康問題的發生幾率
F 水源和有害物質管理:包括豬場人員飲用水和豬只飲水,應定期添加次氯酸鈉2-4PPM消毒凈化飲水;飲水常規檢測:目的在與檢測飲水水質變化,每年檢測2次主要監測大腸桿菌數。有害生物包括其它畜禽動物和家養寵物,野生動物,鳥類,蒼蠅,蚊蟲和嚙齒類動物,再就是墊料和引進種源或其他遺傳物質管理
2 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在豬場內的傳播擴散。
場內控制病原擴散的生物安全措施是豬場生物安全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其控制措施如下:
A 豬舍的建造布局合理,生產區內臟區和凈區交界處的控制,同時做好糞便和死豬處理:1>從生產區臟區進入凈區,更換凈區衣服鞋帽(或更換膠鞋)或腳底經過交界處的3-5%NaOH腳浴消毒盆,反之亦然;2>凈區物品和生產工具的清洗消毒均在凈區中進行,禁止進入臟區;3>臟區物品須經充分消毒后才能進入凈區;4>各階段生產工具和物品專舍專用,禁止混用。
B 單一種源管理: 1>確定健康等級高于本場的種源提供場作為后備種豬更新來源(理想狀態是首批種豬提供場),禁止從不明健康狀態場和健康等級低于本場的種源提供場引種;2>引種前,根據實驗室監測結果確定本場引種的最佳時機和了解種源提供場的健康狀態確定是否適合引種;3>即使是單一種源(包括本場自留后備母豬)混入基礎母豬群前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隔離適應技術措施處理。
處理好豬場糞便和污水,人員的來往,車輛和特殊物品管理,做好周圍免疫等等也就可以防止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傳播擴散到其他豬場。
四、 養豬人必須重視這一體系的建立和操作
總之,集約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重點是群體的疫病控制,在目前疫病復雜的形勢下,通過健全環境、豬群的健康、衛生防疫、營養、獸醫管理各方面的努力,建立可靠的生物安全體系,切實采取綜合性的管理和技術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發生和發展,確保豬場的生物安全,保證豬場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