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鏈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高溫高濕的7-10月份易出現大面積流行。并常常表現病愈復發的現象。主要是由于經常使用抗菌素治療,易出現耐藥性,以及高溫高濕等條件的影響,使療效不鞏固,本病例通過使用中西結合治療,能促進療效。
一、病例
2007年7月8日,賀州市八步區蓮塘鎮美儀村某養殖戶飼養母豬8頭, 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共45頭,戶主陳述,有2頭后備母豬先后出現后肢關節腫大、跛行、起臥困難、采食量時好時壞等癥狀;斷奶仔豬出現不食,體溫42℃左右,死亡仔豬2頭,戶主稱已注射了豬瘟疫苗。綜合診斷,初診為豬鏈球菌病。經用氨芐青霉素、氨基比林、維生素C、治療二次,母豬跛行癥狀減輕,仔豬恢復食欲,4 d后因遇陰雨天氣,母豬跛行加重,減食,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出現不食、氣喘、全身皮膚發紅等癥狀,診斷為豬鏈球菌病復發。
二、臨床癥狀
發病的兩頭母豬均以關節炎為主要癥狀,表現為關節囊腫、肢關節腫大、疼痛、呆立、臥地不起、高度跛行、繼而癱瘓,病豬體溫時高時低,漸進性消瘦。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呈敗血型經過者,不表現臨床癥狀,突然死亡。有的停止哺乳或停食、體溫升高、臥地不起、呼吸急促、腹下有紫紅斑塊,有的轉為慢性,精神沉郁、呆立、喜臥,10頭仔豬體溫升高40.5℃~41.5℃,眼結膜潮紅,有出血斑、流淚或有膿性分泌物,有的耳廓、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膚呈紫紅色。斷奶仔豬多呈化膿性淋巴結炎型,淋巴結逐漸增大、腫脹、堅實。
三、病理剖檢
對其中1頭病死仔豬進行病理剖檢,血液凝固不良、淡紅而稀薄;咽喉部出血,心肌柔軟,肺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腫脹,肝臟瘀血、腫脹、邊緣鈍厚,質地較脆;脾臟、腎臟充血,輕微腫大,胃腸黏膜有點狀、片狀出血斑點;全身淋巴結有不同程度腫脹、出血。
四、診斷
1.實驗室診斷。無菌采取肝、肺、脾、腎、淋巴結、心血等病料送檢。肝、肺、脾、淋巴結、心血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單個、成對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2.根據實驗室檢驗結果,結合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防疫注射情況,確診為豬鏈球菌病。
五、治療方法
1. 西醫治療。7月12日對發病的哺乳仔豬、斷奶仔豬,用氨芐青霉素、安乃近、氨基比林、維生素C、磺胺嘧啶鈉等組方分別進行治療。用法:青霉素按1 kg體重4萬IU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磺胺嘧啶鈉注射液0.07 g/Kg體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上、下午各用藥一次。
母豬關節囊腫者,實施手術將關節囊腔剝離,取出黃白色奶酪狀或豆腐渣樣的塊狀物,關節腔內用安乃近、青霉素稀釋液沖洗或用20%的碘酊沖洗。
2.中醫治療。辨證要點: 急性、熱性屬溫病范疇,敗血癥為熱入營血。療法:清營涼血 。方劑 :犀角地黃湯(犀角/水牛角代100 g、生地黃50 g、芍藥30 g、牡丹皮20 g),清營湯(犀角/水牛角代100 g、生地黃50 g、元參20 g、竹葉心10 g、麥冬20 g、丹參20 g、黃連10 g、銀花20 g、連翹20 g)加減 。7月14日病豬開始有食欲,加喂中藥方,煎水候溫灌服,每日一次,服用3 d。母豬將水拌入飼料中喂食。
3. 徹底消毒。用三氯異氰脲酸鈉1:150溶液消毒用具、飼槽,復合酚1:100溶液消毒圈舍和環境。每天3次。
經過上述處理后,7月16日檢查,精神明顯好轉,體溫在39.1℃~40.3℃,跛行癥狀減輕。繼續按原方治療。7月18日檢查,跛行癥狀消失,體溫、食欲恢復正常。用原方再治療1 d,7月20日檢查,全部痊愈。
六、體會
1.對豬鏈球菌病的治療,除選用有效抗菌藥物和對癥治療藥物外,增大劑量、增加每天用藥次數和堅持連續用藥,非常重要。維持較高血藥濃度是非常必要的。本例病豬復發,與連續用藥不足有關。
2.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常見急性出血性敗血癥。治療時重用清熱解毒、涼血之藥。本例病豬二次治療時使用犀角地黃湯,達到了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鞏固了療效。
3.本病臨床癥狀與豬瘟、偽狂犬病、水腫病相似,診治時要注意了解是否接種過豬瘟疫苗,診療中應特別注意。
4.隔離病畜。疫病發生后通過嚴格測量體溫等方法,區分病畜和假定健康畜,分欄飼養,嚴格隔離病豬。同時,禁止購豬補欄。
5.預防本病應抓好防疫注射和環境衛生,改善飼養管理,供給青綠飼料和易消化飼料,提高飼養水平,消除豬鏈球菌病誘因。
本篇文章來源于 獸藥營銷網 原文鏈接:http://www.sysczn.com/news/shouyaojibing/shouyizhensuo/2009/10-18/091018785E6HF80DHG03EKA1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