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異常分娩(dystocia)是指產力、產道、胎兒,分娩三要素中的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因素發生異常或三個因素間不能相互適應導致不能正常分娩的病理狀態,通常將這種病理狀態謂之難產,滯產是異常分娩的一種,由產力乏力所致。
異常分娩(dystocia)是指產力、產道、胎兒,分娩三要素中的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因素發生異常或三個因素間不能相互適應導致不能正常分娩的病理狀態,通常將這種病理狀態謂之難產,滯產是異常分娩的一種,由產力乏力所致。B.E斯特勞主編的《豬病學》指出:造成母豬難產的主要原因是產力乏力(37%),骨盆挫傷(14.5%),產道狹窄(13%),兩個胎兒同時產出(10%),胎兒倒生(9%),胎兒過大(4%),難產發生率<3%。
上世紀七十年代,筆者曾對有5000余頭以當地品種為主母豬群進行調查,難產發生率不足1%,其原因多為胎兒過大,母齡過小性產道狹窄等。原發性產力乏力性難產幾無,哪怕許多患有營養性消瘦癥的經產母豬分娩依然正常。
現今中國豬群品種結構大多已為外來良種或良雜品種取代,異常分娩的病例增多。在上述的多種病因中,產力乏力占據主要地位。這可以通過無需人工助產娩出第一個胎兒至最后一個胎兒的時間(第二產程)長短以判定。筆者調查過一些大型豬場,第二產程多在4-5小時以上,良雜母豬按窩產12頭仔豬,產仔間隔按15分鐘計,最長只需3小時,超過3小時均有產力乏力之虞。眾多豬場規定產出第二胎兒后一律注射催產素,多數母豬在藥物催產情況下第二產程才能在4-5小時內完成,這無疑反證了產力乏力導致的異常分娩的廣泛存在。如果將產力乏力納入難產,難產的比例將高達50%以上,而不是3%,其它原因引起的難產,如軟產道水腫,胎兒過大,干產以及胎兒向、位、勢導致的難產的比例應在3%以內。由于豬場在此方面統計檔案缺如,因此上述比例是筆者經驗統計的結果,但是也可以看出產力乏力(滯產)是當今中國豬群異常分娩的主要原因。
產力乏力引起的異常分娩(滯產)與產道異常、胎兒異常引起的異常分娩在臨床處置上是迥然不同的,遺憾的是,人們常常錯誤地將它們混為一塊,采用術手進入產道的人工助產,造成不應有的產后感染的高發病率及后續綜合征。筆者認為既然產力乏力引起的異常分娩在豬群中如此廣泛地存在,臨床上防制產力乏力又有成熟的措施,因此有必要將產力乏力(滯產)從慣用的難產概念中分離出來,并以此用于臨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眾多豬場的母豬第二產程從4-5小時以上縮短到3小時以內,起到了保護母豬生產性能的良好作用。
1 分娩發動的機制
分娩發動的機制至今并未徹底明了,有壓力學說,伸張學說,激素學說,乙酰膽堿學說,胎盤變性學說等等。沒有一種學說可以獨立全面地解釋分娩的機理,較普遍的看法是在成熟胎兒的發動下,有關分娩激素作用下實現了分娩。
成熟的胎兒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刺激胎兒胎盤分泌大量雌激素,同時刺激子宮蛻膜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雌激素使子宮肌肉對各種刺激更敏感,促進母體的垂體分泌催產素,前列腺素抑制和消退黃體,使子宮肌群對催產素敏感,子宮發生節律性收縮,啟動了分娩,在宮縮陣痛的刺激下,母豬的腹肌,膈肌,呼吸肌參與其中,配合宮縮發生努責,加大了腹壓,有利胎兒娩出。
不難看出,胎兒活力的強弱,母豬神經體液調節功能的強弱,母豬參與分娩的各種肌群的強弱是影響分娩正常與否的主要因素。而子宮肌群的陣縮是產力的主要來源,腹肌,膈肌和呼吸肌的配合形成的努責是產力的輔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