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新分離的和緩艾美耳球蟲進行了致病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21日齡雛雞感染1 000個和5000個孢子化卵囊未見異常表現(xiàn),腸道未發(fā)現(xiàn)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20 000個卵囊感染可引起輕微病變,100 000個和500000個卵囊感染能產(chǎn)生較明顯的致病作用,與對照組相比增重分別為70.3%和56.8%。根據(jù)腸道病變記分標準,腸道有明顯可見的病變,所有試驗雞均未出現(xiàn)死亡。
關(guān)鍵詞:和緩艾美耳球蟲;致病性;孢子化卵囊;雛雞
和緩艾美耳球蟲(Eimeria mitisTyzzer)在我國分布很廣,已有15個省、市發(fā)現(xiàn)了該蟲,但對其致病性的研究未見詳細報道。一般在自然條件下往往與其他球蟲混合感染,從而加劇了球蟲的致病性[1]。
和緩艾美耳球蟲致病力較弱,低劑量感染后無明顯肉眼可見的病變[2],但影響雞只增重。致病性僅在大劑量感染的情況下可見,主要表現(xiàn)為生長變慢,產(chǎn)蛋減少,腿、喙部角質(zhì)鱗片區(qū)黃色素減少,腸表面蒼白,小腸腸壁變薄,腸內(nèi)容物稀薄等。
以前有的報道中提及和緩艾美耳球蟲缺乏特征性病變[3]。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和緩艾美耳球蟲引起的亞臨床性球蟲病對飼料轉(zhuǎn)化率有較大影響[4]。試驗的目的是證實和緩艾美耳球蟲新疆石河子株的致病性、寄生部位及對養(yǎng)雞業(yè)產(chǎn)生的影響,為養(yǎng)雞生產(chǎn)提供更多的數(shù)據(jù)及更詳盡的資料。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病原 和緩艾美耳球蟲卵囊從新疆石河子市某發(fā)病雞場糞樣中分離、純化獲得的和緩艾美耳球蟲,試驗前1個月內(nèi)感染雛雞收取卵囊,孢子化[5]備用。
1.1.2 器材 無菌雞舍,無菌注射器,無菌燒杯,無菌手套。
1.1.3 藥品 50 g/L重鉻酸鉀溶液,生理鹽水。
1.1.4 實驗動物 144只羅曼品種雄性雛雞。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參照文獻[6],給所有雞只佩戴號碼并立即稱重,對應(yīng)雞號記錄體重。選取體重為340 g~410g范圍的雞只作為實驗用雞,以減少雞只體重在實驗中造成的誤差。再將此范圍雞只體重的編號從輕到重排列,編號循環(huán)分為18個級別,每個級別8只雞,每3個級別為一個組,總共6組,其中包括5個試驗組和一個空白對照組,每組24只雞。將雞只放入相應(yīng)雞籠,隨即進入無球蟲飼養(yǎng)狀態(tài)。
1.2.2 感染卵囊 試驗組從低到高選取5個劑量,分別人工經(jīng)口感染1 000、5 000、20 000、100 000、500000個卵囊/只,對照組灌服生理鹽水。
1.2.3 觀察雞只狀態(tài) 感染和緩艾美耳球蟲孢子化卵囊后的6d內(nèi),每天觀察所有雞只的精神狀態(tài)、飲欲食欲和排出糞便的性狀、顏色等情況,并及時記錄。
1.2.4 雞只稱重 感染和緩艾美耳球蟲孢子化卵囊后的第6天,所有雞只按組逐一進行稱重,并記錄重量。
1.2.5 雞只處死方法 頸椎-枕骨大孔斷離法[7]。
1.2.6 觀察病變及腸道記分 根據(jù)腸道上皮顏色、腸內(nèi)積存液體的多少及腸壁厚度、黏膜侵蝕狀況、腸道擴張程度等,并根據(jù)這些變化制定了一個腸道計分標準或可以簡化為全腸道0~4分記分標準。腸道病變與正常雞腸道相似,無任何病變,計為0分;腸道病變是小腸后段變白,腸壁輕微變薄,腸黏膜面受到侵蝕但仍然可見,腸內(nèi)有少量滲出液的計為1分;腸道病變從十二指腸到直腸的腸壁蒼白,腸壁明顯變薄,腸黏膜完全受損,整個腸道內(nèi)有較大量白色滲出液的計為2分;當整段腸壁蒼白近乎透明,腸黏膜嚴重脫落,腸道內(nèi)充滿滲出液,內(nèi)容物稀薄如水時,腸道病變計為3分;雞只因球蟲病死亡時,計為4分。
2 結(jié)果
2.1 臨床表現(xiàn)
每只感染和緩艾美耳球蟲1 000、5 000、20 000個卵囊試驗組的雞,在感染后的6 d內(nèi)均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臨床癥狀。每只感染100000個卵囊雞,在感染后的第4天出現(xiàn)輕微的精神不振,在感染后的第5天采食量有明顯的減少,而且羽毛松散。每只感染500000個卵囊的雞,在感染后的第4天出現(xiàn)輕微的精神沉郁,少動,在感染后的第5天采食量明顯的下降,羽毛松散,有的雞只羽毛逆立,喜歡擁擠在一起,肛周羽毛因排泄物污染略有粘連。感染卵囊雞只有不同程度腿、喙部角質(zhì)鱗片區(qū)黃色素減少。
每只感染20 000個卵囊的雞第6天的雞與對照組雞比較,肉髯色素略褪去,略顯蒼白,腳部色素略有褪去。每只感染100000個卵囊的雞,第6天的雞與對照組雞比較,肉髯色素褪去較明顯,腳部略顯蒼白。每只感染500000個卵囊的雞,第6天的雞只與對照組雞比較,肉髯蒼白,腳部色素褪去明顯,蒼白。
2.2 平均增重
感染后的第6天,每只感染1 000、5 000、20 000、100 000、500000個卵囊的雞,相對增重率分別為對照組的98.6%、99.7%、95.6%、70.3%、56.8%(表1)。
2.3 死亡率
試驗中,每只感染1 000、5 000、20 000、100 000、500 000個卵囊的雞,均未出現(xiàn)死亡(表1)。
2.4 腸道記分
感染后第6天處死,分別觀察到不同感染劑量的雞只腸道病變。每只感染1 000個卵囊和5000個卵囊組各隨機選取9只雞,剖檢腸道無明顯可見的病變。每只感染20000個卵囊組雞只中有一些雞只沒有可見的病變,而一些的小腸下段略有蒼白、遲緩,小腸絨毛輕微萎縮,且腸壁略微變薄。每只感染100000個卵囊和500000個卵囊試驗組雞只出現(xiàn)較前幾組重的病變,腿喙部角質(zhì)鱗片區(qū)黃色素減少,腸表面蒼白,腸壁變薄,腸腔有脹氣,腸內(nèi)容物稀薄,呈橘黃色,有個別可見水樣稀糞;個別小腸后段甚至整段腸體還可見針尖狀紅色出血點和肉眼可見的針尖狀白點(表1)。
表1 和緩艾美耳球蟲對雛雞致病性試驗結(jié)果
Table 1 Pathogenicity results of E.mitis chicks with infected
組別 Groups (卵囊、oocysts) | 平均初重/g Initial average weight | 平均末重/g Final average weight | 平均增重/g Average weight gain | 相對增重/% Comparative weight gain | 病死率/% Mortality | 平均腸道記分 Average score of intestine |
0 | 175.7 | 243.8 | 68.0A | 100.0 | 0 | 0 |
1 000 | 175.2 | 240.4 | 65.2A | 98.6 | 0 | 0 |
5 000 | 175.1 | 240.8 | 65.9A | 99.7 | 0 | 0 |
20 000 | 175.6 | 240.8 | 65.0A | 95.6 | 0 | 0.93 |
100 000 | 175.3 | 223.1 | 47.8B | 70.3 | 0 | 1.43 |
500 000 | 175.4 | 214.1 | 38.6B | 56.8 | 0 | 2.37 |
注:生物統(tǒng)計顯著水平P<0.01;生物統(tǒng)計結(jié)果各組之間差異極顯著,A和B之間也是差異極顯著。
Note:Biometry significance level P<0.01;Biometry resultofdifference amongeach group is extremelysignificant,the differenceis also extreme significant between A and B.
3 討論
和緩艾美耳球蟲致病性較弱,低劑量感染后無明顯可見的病變或出現(xiàn)輕微的致病性;致病性僅在大劑量感染的情況下可見,但報道的情況有不少差別[8]。Steve在用6.8×106個孢子化和緩艾美耳球蟲卵囊感染蛋雞時發(fā)現(xiàn),在感染后第5天排水樣糞便,到第8天停止,同時產(chǎn)蛋量下降。所以本試驗嘗試從低到高選取5個劑量,分別是每只感染1000、5 000、20 000、100 000、500 000個卵囊感染雞只,分別作臨床癥狀觀察和腸道病變記分。
在以前的報道中通常看不到散在腸道病變,但是可以引起增重不良和失去色素。試驗感染高劑量卵囊后,不僅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例如采食量明顯下降,羽毛松散逆立,喜歡擁擠在一起,肛周羽毛因排泄物污染略有粘連,還出現(xiàn)了明顯的病變,腿喙部角質(zhì)鱗片區(qū)黃色素減少,腸表面蒼白,腸壁變薄,腸腔有脹氣,腸內(nèi)容物稀薄,呈橘黃色,有個別可見水樣稀糞。在試驗中還見到個別小腸后段甚至整段腸體還可見針尖狀紅色出血點和肉眼可見的針尖狀白點,這在其他同類的報道中是較少見的。
但是和緩艾美耳球蟲一般在自然條件,往往與其他球蟲混合感染,其他種類球蟲的典型病變也往往掩蓋了和緩艾美耳球蟲的細微變化,加之和緩艾美耳球蟲缺乏特征性病變,故往往被忽略。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和緩艾美耳球蟲引起的亞臨床性球蟲病對飼料轉(zhuǎn)化率有較大影響。所以在實際生產(chǎn)中,緩艾美爾球蟲病對經(jīng)濟的影響還有待于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