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產蛋期的光照時間,一般為14-16小時,若超過17小時,對產蛋便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光照強度粗略地掌握在每平方米2-3瓦白熾燈范圍內即可。
肉用種雞對光照刺激的反應比蛋用種雞慢,在開產前數周增加1-2小時光照,促使雞只加速性發育,然后每隔2周增加1小時光照直到產蛋高峰期使光照達16小時。一直到產蛋終期保持不變。燈泡的安置要均勻,如果雞舍內設二排以上燈泡、要交錯分布。 2、適宜的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的大小,因品種、飼養方式和氣溫而定。飼養密度過大影響產蛋率,密度過小,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可參考以下飼養密度:墊料地面每平方米飼養肉用種雞3.6只,黃羽肉雞4.0只,三黃雞4.8只。
3、飼槽位和水槽位 可按品種不同提供飼槽位和水槽位,當設備不足使飲食不均勻,雞只爭奪槽位引起啄斗,影響產蛋量。大型肉用種雞每只槽位為15.2厘米,水槽位為2.5厘米。
4、減少破蛋與臟蛋 窩外蛋是造成破、臟蛋的主要原因,地面平養的母雞必須在開產前轉入產蛋雞舍飼養。雞有定巢產蛋的習慣,當產蛋箱不足,會使母雞因等巢位而推遲產蛋。一般每6-8只母雞設一個產蛋箱,可供做群體產蛋記錄。每天收集蛋3-4次,要輕撿輕放,要求破蛋率不超過1-3%。
5、日常管理要點 (1)觀察雞群活動狀態;(2)淘汰低產雞;(3)喂料、喂水和收蛋;(4)衛生與消毒;(5)記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