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畜禽及飼料
發生水患后要及時組織人員,投入搶救落水的活畜或擱淺在灘途而存活下來的畜禽及飼料等,減少經濟損失,盡快離開惡劣的災害環境,轉移到地勢較高、干燥的安全地帶。搭蓋臨時圈舍和隔熱性能好的遮陰涼棚,或遮陽網,防止烈日暴曬或強降雨的襲擊,確保正常生產。
無害化處理動物尸體
在洪水期溺死的畜禽,尤其天熱易腐臭,如為傳染病尸,還可能把疾病傳染給健康畜禽。為消除其危害,必須盡早盡快于48小時內,把動物尸體打撈運走,做無害化處理。投入運送和處理尸體的人員,要著裝工作衣、口罩、手套、風鏡和水靴等,做好自我防護,防止感染。工作后,著裝衣物要消毒好,防止帶菌傳播。運送尸體車船,要內襯鐵皮或鋪襯塑料膜,也可把尸體裝入不透氣的塑料袋內,把口扎緊。但要把尸體的口、鼻、眼、耳、肛門等天然孔,用來蘇爾水泡過的棉球堵塞住,防止污染環境。尸體爬臥污染的地面,要挖除污染的地表土15厘米和尸體一同運走,并消毒尸體污染處。運送尸體的車、船、工具和工作衣物用后要嚴格消毒。對于非芽胞菌致死的動物,可選用常規深埋法處理;對于炭疽、口蹄疫、水泡病等死畜,應選用焚燒法,把尸體澆上煤油,直到把尸體燒成黑碳,再放入1米深的大坑里壓實;對于非傳染性普通病或非烈性傳染病尸體,可選用常規發酵法無害化處理。但無論選用何種方法處理,都要選擇遠離住房、道路、水源、農田、電線等僻靜和地勢高的地點進行,以防止疫病的傳播擴散。
消毒水患污染的畜舍
發生水患后污染的畜舍和周邊環境,有溺死畜禽、老鼠等大量致病菌和人畜糞便,尤其在高溫條件下,使污染的環境進一步惡化,同是畜禽疫病可能暴發的主要傳染源。俗話說“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即是這個道理。但只要高度重視、科學防疫、排出積水、清理圈舍、改善環境、徹底消毒,就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疫病的流行。若為傳染病,要深埋死畜,糞便一律焚燒;若為普通病畜糞便,可堆肥發酵,高溫無害化處理。污染的地面、圈舍、用具應徹底消毒,可用10%火堿水、20%漂白粉或0.1升汞水消毒,第二天再消毒一次;如為烈性傳染病,可每間隔1小時消毒一次,連續消毒3次。污染的土層表面,應鏟出15厘米,再換上新土,避免重復感染。
保護水源保畜禽健康
水質的好壞與畜禽健康有密切關系,尤其在洪水期,則顯得更為重要。必須加強水源的保護和管理,才能防止病從口入,保證畜禽健康。為此,在洪水期的畜禽一定要保證喝上清潔、沒被污染的機井水,切不可飲用被洪水污染的水。如洪水流入井口,受到污染,應把井口周邊用沙土袋打起圍堰后,用水泵把污染的井水抽干,滲入好水后,再用漂白粉消毒。對于較清潔、混懸雜質少的井水,可向井水或水缸中每立方米水添加新鮮漂白粉6~10克,進行殺菌消毒。畜群放牧或出遠門前,應飲足水,防止牲畜喝污染的臟水。如飲用污染的河水,可把水打入桶中,每升水中添加氯1~3毫克,水質混濁量大,可再適當添加,但必須保證漂白粉和水混合攪拌,30分鐘后再飲用,以保證殺菌效果和飲水安全。
災后畜禽要精心喂養
過水后的畜舍,應清除淤泥,換上新土、夯實,維修好畜舍,再用10%火堿水消毒。檢查料庫的飼料,有無變質,水泡過的要經過水洗晾曬,已經過水發霉變質飼料不能再喂,防止中毒或得其它病。被洪水泡過的秸稈,沒變質的可適量和好草混合喂。野草、野菜應洗凈和粉碎,摻到飼料中喂。被洪水污染的飼槽、水桶等用具,要消毒或水燙。放牧的畜群,要選用沒被洪水污染的草地放牧,以免感染疾病。
給健康動物免疫接種
發生水災后,要針對歷史上發生過的動物疫情和現行發生的疫情,及時給沒有感染發病的健康動物接種疫苗。但要有計劃地按免疫程序進行,以獲得好的免疫保護。如發生在牛、羊、豬、鹿、駱駝等偶蹄獸口蹄疫時,要及時上報有關動物防疫站,嚴格封鎖,病畜和同群畜禽隔離急宰處理。對污染的場區、畜舍、用具等徹底消毒。而對周邊附近的牛、羊、豬等可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牛羊常用
A型和O型弱毒疫苗注射,對豬可用O型滅活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