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喘氣病
病理變化:
氣管內有卡他性炎癥和分泌物,支氣管淋巴結和縱隔淋巴結腫大豬喘氣病又稱豬支原體肺炎,地方性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特點:
1、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易感染,6周齡以上和懷孕母豬最易感染,且有明顯發病癥狀。
2、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差,飼料品質不良,豬舍擁擠,通風條件不良等因素均可誘發本病
3、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以春冬季節多發。
4、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嚴重影響豬只生長發育。
臨床癥狀:
1、一般體溫,食欲、精神正常,病程較長
2、以咳嗽和氣喘為特征,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喘氣,口,鼻流有泡沫性液體,發出哮鳴聲似拉風箱,呈犬坐姿勢,腹式呼吸,咳嗽聲音低沉或痙孿性、陣發性咳嗽,驅趕運動,吃食或早晨癥狀更為明顯。
1、
2、兩肺心葉、尖葉和隔葉呈現對稱性實變,肺中間葉也呈現實變,病變界限明顯,似鮮肉樣,俗稱“肉樣變”。
預防措施:
1、豬群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杜絕疫病傳入
2、用喘氣病弱毒苗進行免疫接種
3、飼料中添加氟芪(芙爾佳)+富利高(舒寧)連用5—7天
二、傳染性胸膜肺炎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高接觸傳染性呼吸道疾病
流行特點: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冬兩季易發
2.各種豬群均易感染,2—5月齡豬多發
3.豬群之間的傳播經常是由帶菌豬或慢性感染豬引起,主要經過接觸傳染,病源定植于呼吸道
4.飼養環境的突變,通風不良,氣候突變和長途運輸等因素加速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臨床癥狀:
1、最急性型:體溫上升至41.5℃以上,沒有任何癥狀突然死亡,從口,鼻流出紅色泡沫樣分泌物。
2、急性型:體溫至40.5℃—41℃,表現為咳嗽、喘氣、呼吸困難。
3、亞急性型:呈間歇性咳嗽,個別豬出現心內膜炎、關節炎和中耳炎。
病理變化:
1、病豬的胸膜表面有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胸腔積液、肺廣泛充血、出血,可見壞死區界限明顯。
2、慢性病豬的肺出血,有膿性壞死灶,部分肺與胸膜發生粘連。
預防措施:
1、嚴格環境衛生,加強消毒。
2、飼料中添加氟芪+富利高或芙爾佳+舒寧。
治療方案:
1、肌肉注射林安+威氟
2、飼料中添加氟芪+富力高或芙爾佳+舒寧連用5—7天
三、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引起的鼻甲骨萎縮、鼻塞、顏面部變形為特征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流行特點:
1、不同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但主要侵害幼豬。
2、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
3、春秋兩季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
4、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臨床癥狀:
1、病豬打噴嚏,有鼾聲,鼻孔流出分泌物,不時拱地或墻磨擦鼻部。
2、鼻甲骨逐漸萎縮,鼻和面部變形,鼻向上翹或歪向一側,上下齒咬合不嚴。
3、個別豬出現腦炎或肺炎。
4、有淚管炎癥或堵塞的眼角有半月型黃黑色淚斑。
病理變化:
主要是鼻甲骨萎縮、卷曲、鼻粘膜常有膿性或干酷樣分泌物。
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加強消毒。
2、菌苗免疫接種。
3、飼料中添加舒寧+新威磺或芙爾佳。
治療方案:
1、肌肉注射威氟。
2、氟芪+富利高,連用3—5天。
四、豬大腸桿菌病:
一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是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的一種疾病,以水瀉為黃色,迅速死亡為特征,病原一般為溶血性或非溶血性大腸桿菌。
流行特點:
1、新生仔豬24小時內最易感染發病,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發病,最遲不超過7天。
2、發病率高,同窩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有時也可高達100%。
3、炎熱夏季和潮濕多雨季節發病嚴重,春、秋溫暖季節發病較少。
臨床癥狀:
1、仔豬出生時健康,但快者數小時后突然發病和死亡。
2、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樣糞便,呈黃色或灰黃色,混有小氣泡并帶腥臭,隨后拉稀更加嚴重,肛門松馳,捕捉時從肛門冒出稀糞。
3、病豬口渴、脫水,但無嘔吐現象,最后昏迷死亡。
病理變化:
1、皮膚干燥、皺縮,口腔粘膜蒼白、脫水。
2、腸道急性卡他性炎癥,其中以十二指腸最為明顯。
預防措施:
1、母豬產前40天和15天注射大腸桿菌多價苗,新生仔豬通過吃初乳而獲得抗體保護。
2、母豬喂乳前先人工擠去幾滴乳汁,再用高效消毒劑清洗乳房乳頭。
3、保持豬舍環境的清潔干燥,搞好保溫、消毒工作。
4、母豬產前7天和產后7天料加富利高和奶痢停。
治療方案:
1、仔豬出生后做好三針保健。
2、口服普力殺,同時對發病仔豬及時保溫、補液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3、肌肉注射百厲汀。
二仔豬白痢
仔豬白痢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是10—30日齡以內的仔豬常見的腸道傳染病。
流行特點:
1、本病一般發生于10—30日齡仔豬。
2、一窩仔豬中有一頭發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時或相繼發生。
3、在冬春兩季氣溫突變,陰雨連綿或保溫不良及母豬乳汁缺乏時發病較多。
4、多種應激因素,如采食母豬飼料和突然變換飼料、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母豬泌乳過多、過濃或不足等等都可以促進本病的發生和病情加重。
臨床癥狀:
體溫一般無明顯變化,病豬拉稀,排出白色或灰白色至黃色粥狀有特殊腥臭的糞便,眼結膜蒼白、怕冷、惡寒戰栗,一般表現為消瘦、脫水。
病理變化:
病理剖檢無特異性變化,部分腸系膜充血,腸壁變薄呈半透明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
預防措施:
1、母豬產前40天和15天注射大腸桿菌多價苗,新生仔豬通過吃初乳而獲得抗體保護。
2、加強懷孕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3、做好仔豬的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消毒工作。
4、飼料中添加富利高和奶痢停。
5、注意仔豬補鐵和補硒。
治療方案:
1、仔豬出生后做好三針保健。
2、口服普力殺,同時及時補液。
3、肌肉注射百厲汀。
4、料加氟芪加富利高和奶痢停。
三豬水腫病
豬水腫病又稱腸毒血癥或豬胃腸水腫,是由病原性大腸桿菌的毒素引起的,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散發性疾病。
流行特點:
1、主要發生于斷奶前后的仔豬。
2、發病多是生長快,營養良好和體格健壯的仔豬。
3、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豬場和某窩仔豬,一般不廣泛傳播。
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于春季和秋季,環境潮濕,飼料變化等均可誘發本病。
臨床癥狀:
1、突然發病,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四肢無力,行走不穩,站立時背部弓起,發抖。
2、病豬肌肉震顫抽搐,叫聲嘶啞,倒地四肢呈游泳狀劃動。
3、口流白沫,心跳急速,呼吸起初快而淺,后慢而深。
4、面部瞼部水腫,嚴重者延至頸部和腹部皮下。
病理變化:
1、下眼臉,顏面,下頜部,頭頂部皮下呈灰白色涼粉樣水腫。
2、胃大彎和賁門部顯著水腫,切開漿膜和肌層,有膠凍狀腫脹物。
3、結腸系膜及大腸壁水腫。
4、淋巴結水腫充血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更明顯,腦膜水腫。
預防措施:
1、大腸桿菌多價苗(含水腫毒株)免疫。
2、在15~20日齡補充亞硒酸鈉。
3、仔豬斷奶前加強管理,限制高蛋白飼料的日喂量,提高纖維素的含量,在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VE粉,富力高,氟芪。
4、飼料中添加2%的有機酸能有效預防本病。
5、預防性的投放鹽類瀉劑清除腸道內的細菌。
治療方案:
1、肌肉注射頭孢、百厲汀。
2、配合使用亞硒酸鈉VE注射液。
3、配合使用強心、利尿、電解多維類藥物。
4、泛舒美飲水。
五、豬痢疾
豬痢疾又稱血痢,是由豬密螺旋體引起的豬的一種嚴重腸道傳染病。
流行特點:
1、本病發病無季節性,傳播速度緩慢,但流行時間長。
2、本病只發生于豬,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染,以2—7周齡多發。
3、飼養管理不善,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易發病。
4、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經消化道感染。
臨床病癥:
1、最急性病例表現為突然死亡。
2、急性病例表現為精神食欲不振,糞便呈黃色或水樣,帶有血液和粘液及纖維素片,病豬弓背消瘦。
3、慢性病例表現為時輕時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生長發育受阻。
病理變化:
1、大腸表面有粘膜壞死,形成一種假膜,呈麩皮樣或豆腐渣樣,排出粘性、血性、膿性為主的下痢糞便。
2、大腸壁和腸系膜充血、水腫、淋巴結呈索狀腫大,大腸內容物混有粘液,血液及組織碎片。
3、慢性病豬的大腸粘膜呈壞死性炎癥,形成纖維素性壞死。
預防措施:
1、本病尚無有效疫苗,嚴禁從發病豬場引種。
2、用高效消毒劑對圈舍及地面作好消毒。
治療方案:
1、肌肉注射頭孢和百厲汀。
2、樸安和富利高拌料。
六、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豬的傳染病。
流行特點:
1、15日齡以上的豬均可感染,但以5—8周齡的斷奶豬最易發病。
2、本病屬于條件性細菌,飼養環境不良時多發,斷奶、混群、轉群或長途運輸也是常見的誘因。
3、當豬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時,副豬嗜血桿菌趁虛而入。
4、本病沒有免疫的豬場或健康的豬群特別容易受到侵襲。
臨床癥狀:
1、急性病例體溫突然上升至40.5℃—42℃,食欲下降或厭食,呼吸困難或腹式呼吸,體表皮膚發紅或蒼白,耳稍發紫,眼瞼皮下水腫,行走緩慢或不愿站立,附關節、腕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劃水樣。
2、慢性病例多見于保育豬,主要為食欲下降,呼吸困難、咳嗽、被毛粗亂、四肢無力,跛行或站立不穩,生長發育不良,最后衰竭死亡。
病理變化:
1、肺臟發生粘連,腫脹、出血、淤血。
2、關節炎,關節腔內流出黃色或淡黃色液體。
3、胸膜炎、腹膜炎、腦膜炎、心包炎,多見纖維素性滲出物,胸腹腔積液。
預防措施:
1、免疫接種。
2、用頭孢做好仔豬三針保健。
3、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消毒,減少各種應激,消除誘因。
4、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工作。
5、飼料中添加氟芪+富力高或芙爾佳+富力高。
治療方案:
1、肌肉注射頭孢、威氟、仲正、林安。
2、氟芪和富利高拌料。
3、泛舒美和多維飲水。
七、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多種疾病的總稱,以腦膜腦炎,出血性敗血癥,局灶性淋巴結化膿為主要特征。
臨床癥狀:
1、急性敗血型:體溫上升至40℃至42℃,眼結膜潮紅、流淚、流鼻液、便秘、體表出現紫紅色或紅色斑點。
2、腦膜腦炎型:病豬出現神經癥狀,共濟失調,轉圈,陣發性抽搐,頭和四肢僵硬,角弓反張,臥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狀。
3、關節炎型:病豬關節腫脹、疼痛、跛行,不能站立,體溫升高,被毛粗亂,逐漸消瘦。
4、化膿性淋巴結炎型:頜下淋巴結化膿性炎癥為常見,頸部、股前、耳下等淋巴結腫脹、化膿。
5、心內膜炎型:多發生于仔豬,突然死亡和呼吸困難,皮膚蒼白或體表發紺,很快死亡,往往與腦膜炎型并發。
病理變化:
1、敗血癥病豬表現為全身器官充血、出血,特別是肺充血、腫大,有大量出血點,并有化膿性病灶。心包液增多,脾腫大,各漿膜有漿液變化。
2、腦膜炎型腦膜充血出血,腦脊髓白質和灰質有小出血點。
預防措施:
1、疫苗免疫接種。
2、去除感染工作,如閹割、剪牙、斷尾、扎臍帶、注射等。
3、清除傳染源,搞好衛生消毒工作。
治療方案:
1、肌肉注射伏爾欣。
2、配合使用林安。
3、飼料中添加小蘇打、新威磺、芙爾佳或舒寧。
病毒性疾病:
一、豬瘟(HC)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俗稱“爛腸瘟”,也是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傳染病。
流行特點:
1、本病只感染豬,無季節性,不分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易感染。
2、豬瘟病毒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和適應性。
3、病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隨病豬的口、眼、鼻分泌物和糞便排出,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易感豬群。
4、急性豬瘟以高發病和高死亡率為特征。
5、慢性豬瘟呈散發性,病豬生長發育受阻,臨床癥狀不明顯。
6、懷孕母豬患病時,可造成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或流產。
7、潛伏期2至21天,平均5至7天。
臨床癥狀:
1、最急性型:突然發病,高熱稽留,精神沉郁,眼結膜充血,耳、頸、腹部及四肢內側的皮膚發鉗和出血。有的出現抽搐和痙攣,病程一般不超過3天,病死率可高達100%。
2、急性型,體溫持續上升至41℃左右,病豬精神沉郁,減食或拒食,寒顫,行動緩慢,共濟失調,拱背,頭尾下垂,常伏臥或鉆入墊草內嗜唾,病豬有結膜炎的兩眼有多量粘性膿性分泌物,將眼瞼粘連,鼻盤,嘴唇,四肢,腹下及外陰等處皮膚可見紫色紅色斑點。
3、慢性型:主要由急性型發展而來,常見于疫區或流行后期的病豬,食欲不振,精神萎頓,體溫上升至40℃至41℃,主要表現為消瘦,貧血,全身衰弱,步態緩慢無力,先便秘,糞便干硬呈球狀,帶有粘液或血液,隨后下痢,少數發生嘔吐,體表淋巴結腫大。
4、溫和型:病情發展緩慢,體溫在40℃左右,呈稽留熱,腹下皮膚有瘀血和壞死,耳朵發紺,糞便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有食欲,但采食較少,病程可達1—2個月,仔豬死亡率較高,大豬大多能耐過,病豬消瘦,生長緩慢。
病理變化:
1、全身皮膚、漿膜、粘膜和內臟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以淋巴結、腎臟、膀胱、脾臟、喉頭、咽部最為常見。
2、腸系膜淋巴結切開呈大理石樣病變,胃和小腸粘膜呈出血性炎癥,回腸末端,肓腸,特別是回肓口,形成鈕扣狀潰湯。
3、脾臟腫大,脾邊緣有時可見紅黑色或紫黑色的壞死斑塊,比米粒略小,質地堅硬,突出于表面,即出血性梗死。
4、母豬胸腺萎縮,外周淋巴結器官嚴重缺乏淋巴細胞。
預防措施:
免疫接種,首免20日齡(或超免),2月齡二免。
治療方案:
1、高效消毒劑對豬體、環境及用具消毒。
2、緊急預防接種,豬瘟單價苗6—8倍量肌注
3、多維飲水
4、肌注林安、威氟、泰康、控制繼發性感染。
5、飼料中添加氟芪+富力高
二、豬圓環病毒病:
豬圓環病毒病是由豬圓環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主要侵害斷奶仔豬和育肥豬的一種傳染病。可引起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PMWS)和皮炎腎病綜合癥(PDNS)以及種豬繁殖障礙,發病豬以消瘦、皮膚蒼白,黃疸,腹瀉,呼吸困難,最后衰竭死亡為特征。
流行特點:
1、不同品種及年齡的豬均可感染,8—12周齡的仔豬最常見。
2、該病病毒隨糞便、鼻腔分泌物排出體外,可經口腔、呼吸道等水平傳播,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
3、本病易與藍耳病、細小病毒,偽狂犬病,豬流感,喘氣病及多種疾病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嚴重和復雜。
臨床癥狀:
1、新生仔豬先天性震顫
2、體重減輕,漸行性消瘦,生長發育受阻,下痢、腹瀉常規止瀉藥物無效。
3、呼吸困難或加速,偶有咳嗽,被毛粗亂,皮膚蒼白,結膜黃染。
4、皮膚出現丘疹或斑塊,有的似蚊蟲叮咬。
病理變化:
1、全身淋巴結腫大,尤其以腹股溝淋巴結最為明顯,腫大達3—4倍,切面充血,出血
2、肺彌漫性病變,比重增加,堅實成橡皮樣,表面呈花斑狀
3、肝臟萎縮,呈花斑狀,脾腫大,切開呈肉樣變,腎腫大,被膜有灰白色壞死灶。
4、胃腸道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胃腺底部有潰瘍,小腸粘膜充血、出血。
預防措施:
1、同一豬舍實行全進全出,徹底沖洗消毒,切斷傳播途徑。
2、不從有疫病的豬場引種,嚴格生物安全措施。
3、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環境衛生,空氣質量,飼養密度等,在轉欄、換料時添加多維和圓藍無憂。
4、減少應激,特別注意氣候變化,防止賊風和有害氣體等因素。
5、飼料中添加藥物,預防細菌并發或繼發感染,氟芪加舒寧,或圓藍無憂加芙爾佳。
6、保育階段盡量少接種疫苗或不接種疫苗,特別是油劑苗,以減少應激。
治療方案:
做好PRRS的控制,加強豬瘟、偽狂犬、細小病毒的免疫,加強消毒。
1、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
氟芪+富利高拌料,肌肉注射泰康+VC和威氟
2、皮炎腎病綜合癥:
圓藍無憂+泛舒美+富利高,肌肉注射泰康+VC和頭孢
三.豬藍耳病(PRRS)
豬藍耳病即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傳染病,使受感染的豬群發生以繁殖障礙和呼吸道系統癥狀為特征的疾病。
流行特點:
1、豬是PRRS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主要以種豬,繁殖母豬及仔豬發病為主,育肥豬發病較溫和。
2、豬只運輸,飼養密度過大,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不良,氣候變化都可促進本病的發生與流行。
3、感染豬通過唾液,鼻腔分泌物,糞便,精液向外排毒;
4、本病經空氣和呼吸道感染,可通過豬只接觸水平傳播和通過胎盤垂直傳播。
臨床癥狀:
1、仔豬虛弱,不會吃奶,呼吸困難,耳朵、肛門、眼圈、乳頭及腹股溝淋巴結變藍,肌肉震顫,共濟失調,后軀麻痹等。
2、育肥豬呼吸困難,咳嗽,個別豬兩耳,肛門發藍
3、妊娠母豬體溫上升,厭食,消瘦,呼吸困難,耳尖發紺,懷孕前期以流產為主,后期以早產或產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母豬產后無乳,仔豬死亡率可高達100%。
4、公豬呼吸加快,性欲減退,精液質量下降。
5、病豬常繼發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及附紅細胞體等,而使病情復雜,死亡率上升。
病理變化:
1、肺間質增寬,質地變硬,出現廣泛的間質性肺炎。
2、可見豬眼瞼水腫,皮下水腫,淋巴結腫大,耳部皮膚增厚。
預防措施:
1、堅持自繁自養,嚴把種豬引種關
2、環境衛生消毒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3、做好監測工作,掌握疫情動態及時采取措施。
4、發現病豬及時隔離,加強消毒。
治療方案:
1、全群消毒
2、肌肉注射泰康+VC加威氟
3、飼料中添加氟芪+舒寧+富力高
4、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通風,降低飼養密度,減少應激
5、在飲水中添加多維和泛舒美。
四、豬口蹄疫:
豬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以蹄冠、口腔、乳房等處皮膚或粘膜出現水泡或潰爛為特征。
流行特點:
1、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變性的特點,有7個不同的血清型,以A型和O型分布最廣,危害最大,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
2、豬口蹄疫多發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其以春季達到高峰。
3、不同年齡的豬易感性不同,年齡越小,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4、口蹄疫病毒感染所有偶蹄動物,其中豬最易感染。
5、病豬的水泡液和水泡皮含病毒最多,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和工具等感染。
臨床癥狀:
1、體溫上升,全身癥狀明顯,蹄冠、蹄叉發紅,形成水皰和潰爛。
2、病豬鼻盤、口腔、齡齦、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豬)也可見到水皰和爛斑,會出現蹄殼脫落,形成跛行。
3、哺乳仔豬患病時不見水泡癥狀而引起四肢麻痹,不能站立,急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4、母豬泌乳量下降,仔豬也可因急性腸炎突然死亡。
病理變化:
1、除口腔粘膜,蹄部出現水泡和爛斑外,成年豬內臟器官無明顯肉眼病變。
2、仔豬心肌松軟,色淡,表面及切面可見心肌有灰黃色至灰白色水斑點及斑條與正常心肌相間,類似虎斑,俗稱虎斑心。
3、有急性出血性胃腸炎。
預防措施:
1、口蹄疫滅活苗免疫接種。、
2、采用綜合緊急防制措施,包括撲殺和淘汰病豬,并進行隔離,封鎖,消毒等。
3、飼料中添加圓藍無憂。
治療方案:
1、病豬隔離,并減少應激。用高效消毒劑全面消毒。
2、用高錳酸鉀兌水清洗患部。
3、肌內注射頭孢、林安、泰康。
4、飼料中添加圓藍無憂、舒寧、泛舒美。
五、豬偽狂犬病(PR)
豬偽狂犬病是皰疹病毒科的偽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動物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特征為腦脊髓炎。
流行特點:
1、豬、牛、羊等多種動物都可自然感染。
2、該病呈散發或地方流行,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
3、鼠類是病毒的主要帶毒和傳染媒介,病毒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傷口及配種等途徑發生感染。
4、母豬感染后,仔豬通過奶水感染,妊娠母豬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
臨床癥狀:
1、哺乳仔豬體溫上升至41℃—42℃,氣喘、精神沉郁和驚厥、嘔吐、腹瀉、流涎、運動失調,全身肌肉痙攣,或倒地抽搐,后期四腳麻痹,倒地側臥,頭向后仰呈觀星狀,四肢亂蹬或呈游泳狀劃動。
2、斷奶仔豬體溫上升帶有便秘、嘔吐,部分豬可見鼻尖上有小潰瘍,全身顫抖,頭頂在障礙物上,眼神呆滯,弓背轉圈,后肢行動蹣跚,肢體強直性痙攣,病豬偶發瘙癢,發育受阻。
3、成年豬開始打噴嚏,咳嗽,體溫上升,便秘、厭食,反復嘔吐,尾巴和肋腹部震顫,肌肉強直,陣發性抽搐,口流涎,頭頂障礙物,呆立,最后失明,昏迷死亡,也有部分成年豬為隱性感染,癥狀輕徽,不易發覺,長期帶毒。
4、妊娠母豬主要表現為流產、早產、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及不受孕,接近臨產感染的豬易患無乳癥。
病理變化:
1、體表淋巴結腫大,淤血,喉頭會咽軟骨粘膜充血,氣管粘膜充血
2、腦膜充血,腦水腫,腦脊液增多
3、肝臟腫大,有黃白色壞死灶,腎臟腫大,有散在出血點
4、脾臟腫大,有黃色壞死結節,胃腸卡他性出血性炎癥,心包積液
5、肺門淋巴結腫大,急性肺水腫,小葉性間質性肺炎
6、流產胎兒的肝,脾,淋巴結及胎盤絨毛膜有凝固性壞死
預防措施:
1、豬場嚴格滅鼠,搞好清潔衛生工作
2、接種偽狂犬基因缺失苗
3、嚴格消毒制度,糞便堆積發酵,提高管理水平
治療方案:
1、徹底消毒
2、肌肉注射泰康,林安
3、飼料中添加圓藍無憂,舒寧
4、也可緊急接種疫苗后24小時用藥
六.豬細小病毒病(PPV)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細小病毒科的細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礙傳染病。
流行特點:
1、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可感染。
2、本病主要發生于初產母豬,可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染。
臨床癥狀:
同一時間內有多頭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胎兒發育異常等現象,而母豬本身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具有傳染性。
預防措施:
1、免疫接種,初產母豬和育成公豬配種前一個月免疫注射,疫苗有滅活苗和弱毒苗兩種,我國普遍選用滅活疫苗。
2、注意引種,可進行豬細小病毒水平的血凝抑制試驗,防止將病毒引入無病豬場。
治療方案:
1、高效消毒劑全場嚴格消毒。
2、對發病豬群肌內注射頭孢或強力康等預防繼發性感染。
七、豬傳染性胃腸炎(TGE)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冠狀病毒屬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該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腸,十二指腸及回腸的粘膜、鼻腔、氣管、肺的粘膜及扁桃體、腸系膜淋巴結等處。
流行特點:
1、本病的發生有季節性,我國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節,夏季發病少。
2、各種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3、傳播速度快,1周內可散播到各年齡組的豬群,10日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可高達90%—100%。
臨床癥狀:
1、斷奶仔豬發病率接近100%,突然嘔吐,接著出現急劇水樣腹瀉,食欲不振,糞便呈灰白色、黃色、淡綠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飼料,病豬迅速脫水,體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粗亂無光。
2、生長肥育豬及成年母豬主要是食欲減退或消失呈淡灰色或黃綠色水樣腹瀉,糞便混有氣泡,一周左右康復。
病理變化:
1、哺乳仔豬的胃常脹滿,胃內充滿未消化的凝乳塊,胃腺底部粘膜充血,有時有出血點。
2、小腸壁變薄,腸內充滿黃色或灰白色液體,含有氣泡和凝乳塊。
3、在腸系膜淋巴管內找不到乳白色乳糜,腸粘膜嚴重出血。
預防措施:
1、每年10月底連續兩次用滅活苗或弱毒疫苗免疫兩次,妊娠母產前40天和10天各免疫一次。
2、引種必須檢疫。嚴防引起帶毒種豬。
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舍內衛生和干燥。
4、飼料中添加氟芪加富利高或樸安。
治療方案:
1、飲水中添加補液鹽和多維。
2、用高效消毒劑對豬舍,用具徹底消毒。
3、肌內注射泰康加消食開胃藥物。
寄生蟲、血液原蟲病
一、豬弓形體病
豬弓形體病是由龔地弓形蟲寄生于多種動物細胞內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原蟲病,屬于孢子蟲綱。
流行特點:
1、貓是弓形體病的終末宿主。由貓傳給其他動物。
2、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豬均可發生,3—6月齡多發,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7—9月份多發。
4、豬經消化道食入弓形蟲卵囊而感染。
5、營養不良、應激、受寒、懷孕和泌乳均是易感性因素。
臨床癥狀:
1、突然發病,體溫上升至40℃—42℃,呈稽留熱、厭食、便秘。
2、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有漿液性或水樣鼻液流出。
3、結膜發紺,頭、耳、四肢內側、腹部皮膚上有紫紅色斑塊,少數豬出現神經癥狀。
4、懷孕母豬可引起死亡、流產、早產或產出發育不全的仔豬或死胎。
病理變化:
1、肺高度水腫,小葉間質增寬,其內充滿半透明膠凍樣滲出物,有白色壞死斑點。
2、淋巴水腫,脾臟腫大,有出血點。
3、肝臟腫大,有大量出血點。、
4、肝、脾、腎淋巴結壞死。
預防措施:
1、禁止貓接近豬舍,飼養人員,飼料等。
2、定期消毒滅鼠,清理環境衛生。
3、加強飼養管理,嚴格處理流產胎兒及病死畜體,防止污染環境。
4、飼料中添加新威磺和小蘇打。
治療方案:
1、肌內注射林安、伏爾欣。
2、飼料中添加新威磺,圓藍無憂和小蘇打。
二、豬蛔蟲病:
豬蛔蟲病是由豬蛔蟲寄生于豬的小腸內引起的一種線蟲病。
流行特點:
1、飼養管理不良,衛生條件差,糞便處理不及時,營養缺乏,密度過大的豬場發病更嚴重。
2、本病主要危害2—6月齡的豬。
3、豬感染蛔蟲主要是由于采食了受卵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或母豬乳房上沾染蟲卵后,仔豬吃奶時受到感染。
臨床癥狀:
1、感染初期,幼蟲移行至肺時引起蛔蟲性肺炎也稱肺絲蟲病,表現為輕徽咳嗽,呼吸加快。
2、病情表現為貧血、消瘦、被毛粗亂、生長緩慢,極易形成僵豬。
3、飲欲增加、嘔吐、流涎、拉稀,不愿走動,喜臥。
4、當蛔蟲數量多時可引起腸梗阻和腸穿孔,病情表現為食欲廢絕,劇烈腹痛。
病理變化:
1、幼蟲移行時常引起肝組織出血,變性和壞死。
2、肺臟表面有出血點或暗紅色斑點。、
3、小腸粘膜有散在出血點或出血斑,嚴重者可見潰瘍癥狀。
預防措施:
1、保持飼料、飲水,用具的清潔衛生。
2、糞便及時清掃,并進行堆積發酵后利用。
3、定期驅蟲。
治療方案:
1、加強環境的消毒。
2、在飼料中添加多維。
3、伊佳拌料。
三、豬疥螨病:
流行特點:
1、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差,特別是陰暗、潮濕、擁擠的環境容易感染。
2、本病各地均有發生,各種年齡、品種豬均可感染,冬天和早春多見。
3、本病可通過豬群直接傳播。也可通過媒介動物,用具及人員活動間接傳染。
臨床癥狀:
豬的眼睛四周、耳根、臉頰、背部、體側、四肢內側均可感染,感染處奇癢、病豬到處摩擦或以肢蹄騷撓患處,以至患處表現脫毛、結痂,皮膚增厚并形成皺褶和龜裂。
預防措施:
1、保持豬舍清潔、衛生、干燥、通風。
2、加強環境消毒,消滅蚊蠅,防止病原散布。
3、定期驅蟲。
治療方案:
1、病豬及豬舍用殺蟲藥噴灑。
2、伊佳+圓藍無憂拌料。
3、多維+泛舒美飲水。
四、附紅細胞體病:
附紅細胞體又名紅細胞孢子蟲,屬于立克次氏體目,寄生于紅細胞和血漿中而引起的一種血液原蟲病。
流行特點:
1、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均有易感性,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2、本病的傳播與吸血昆蟲有關,特別是豬虱、蚤等,注射針頭,手術、交配等均可傳播。
3、應激因素如斷奶、飼養管理不良,氣候突變等可使本病爆發。
臨床癥狀:
1、病豬對外界反應遲鈍,體溫上升至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覺。
2、病豬耳、腹下、四肢先期發紅后期出現紫斑,皮膚和粘膜蒼白、黃疸。
3、母豬厭食,偶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仔后奶水量少,缺乏母性,懷孕母豬出現繁殖障礙,產胎率低,不發情,產弱仔,流產或屢配不孕。
病理變化:
1、貧血、血液稀薄,皮膚及粘膜蒼白,全身性黃疸,皮下脂肪黃染。
2、肝腫大,呈黃棕色,膽囊充滿透明膠樣膽汁,脾臟腫大變軟。
3、胸腹腔及心包積液,血液壓片檢查,可見細胞表面及血漿中有許多如球形、橢圓形及桿狀蟲體。
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消毒,消滅蚊蠅及體表寄生蟲。
2、加強飼養管理,消除應激因素。
3、飼料中添加舒寧和圓藍無憂。
治療方案:
1、肌內注射補充鐵制劑。
2、肌內注射林安、強力康。、
3、飼料中添加舒寧加圓蘭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