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公司一直忙著沖刺開門紅業績,為此,他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休息了。今天,好容易碰到他,便順口問了一句,你們公司的開門紅業績能達標嗎?我知道他們的目標是2600萬,沒想到朋友很隨意地說了句“肯定完不成!”
我又問,那不會對你們有影響嗎?朋友回答,你指哪方面的影響?我開始有些無語了,比如士氣什么的,我頗沒有底氣地說道。因為,在我看來,目標沒完成是多么讓人沮喪的一件事啊,尤其是在付出了這么大代價的情況下!但朋友卻笑著搖了搖頭說,目標是用來挑戰的,沒有挑戰就沒有動力。
那目標還是目標嗎,我徹底無語了。如果目標僅僅是用來挑戰的,而不是被人實現的,那還叫目標嗎?更何況,這么大活動的目標都可以不達成,平時那些小活動的目標是不是理所當然地也可以不達成。這顯然是對“目標”的一種誤讀。長此以往,如果再談目標、指標無疑就等于空談,并且也不會再有人為之廢寢忘食、披星戴月、拋家舍業。
那么,到底有沒有科學又合理的目標?當然有。筆者以為,一個既有挑戰性,能夠激發眾人超越自我的勇氣、決心、必勝心,同時又有實現的可能性的目標才是科學又合理的目標。而不是簡單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而一個科學、合理的目標又該如何設定?筆者以為至少應該考慮三個方面:曾經的業績曲線、達成目標的大環境、以及配套方案的力度。
曾經的業績曲線:業績曲線最能反映一個團隊的常態銷售能力,以及各個時期團隊的不同變化,比如人員構成、思想狀態等。制定目標前,我們既要清晰地掌握團隊的常態銷售能力,同時又要關注在每一個特殊的銷售節點團隊的爆發力。比如一個團隊在連續2-3年內,87.5%的時間都保持在月銷售額400萬左右的水平;與此同時,在第一個銷售節點,該團隊實現了月銷售額1000萬元,在第二個銷售節點實現了月銷售額1200萬,在第三個銷售節點實現了約銷售額1500萬,每個銷售節點之間相差一年。透過這組數據可以發現,該團隊雖然常態銷售能力比較穩定,增長比較緩慢,但在銷售節點的爆發力卻在逐年增長,并且增長幅度在20%-25%,那么在這個團隊人員構成、思想狀態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第四年也就是第四個銷售節點的任務目標設定在增幅30%相對合理,也就是1950萬。如果考慮挑戰性,那么也應該將增幅控制在40%以內。否則,很有可能該目標成為“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但如果該團隊在第四年隊伍壯大了,銷售人員單兵作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這個也可以根據以往數據做出準確判斷),那么,第四個節點的增幅顯然也可以進一步調高。反之,則要考慮調低。
達成目標的大環境、配套方案的力度也是如此。市場環境好、配套方案完善,在設定目標時,就可以相應地調高;反之亦然。這跟沒有人會相信非典時期旅游業能實現100%增長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