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沙門氏菌病(Salmonellosis)又稱豬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屬的一群病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急性型呈敗血癥變化,慢性型表現為大腸壞死性纖維素性腸炎及肺炎。本病多發生于1~4月齡的小豬,成年豬較少發病,故許多學者樂于將其稱為“仔豬副傷寒”。
本病遍布全球,其污染肉、蛋食品所致的食物中毒時有發生。隨著國際間肉、蛋食品貿易繁榮和旅游業的發展.本病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由于出口食品的沙門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退貨和索賠在世界各國間時有發生,給出口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病原學
引起本病的細菌主要有豬霍亂沙門氏菌孔清道夫變種、鼠傷寒沙門氏菌、豬傷寒沙門氏菌,此外還有都柏林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它們是一群血清學相關的革蘭氏陰性、可運動、有周鞭毛的兼性厭氧桿菌,沒有莢膜,不形成芽孢,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麥康凱培養基上菌落無色。本屬細菌對干燥、腐敗、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條件下可以存活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2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發生于4個月齡以內的斷乳仔豬。成年豬和哺乳豬很少發病。細菌可通過病豬或帶菌豬的糞便、污染的水源和飼料等經消化道感染健康豬。鼠類也可傳播本病。沙門氏菌分布廣,能從各種途徑傳人豬群。許多豬可借本身的抵抗力將其消滅或免疫,有些則成為帶菌豬。但飼養管理不當、氣候突變或長途運輸等,豬的抵抗力普遍下降時,或病菌幾經通過豬體毒力增高,也可造成本病的暴發。1~4月齡仔豬易感性較高。半歲以上豬的免疫系統已逐步完善,感染后很少發病,但在相當一段日寸間內帶有本菌。在應激因素作用下,尤其是在發生豬瘟時,往往發生本病的并發和繼發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雨潮濕季節更易發,在豬群中一般呈散發或地方流行。環境污穢、潮濕、棚舍擁擠、糞便堆積、飼料和飲水供應不及時等應激因素易促進本病的發生。
3臨床癥狀
3.1敗血型沙門氏菌病
主要發生于小于4月齡仔豬。病豬表現為不安,食欲不振,體溫升高。大群發病時,少數死豬尾部和腹部肢端發紫。到敗血型沙門氏菌病發病的第3天或第4天,出現黃色水樣糞便。本病暴發時,發病率很低(通常低于l0%)。但死亡率很高。
3.2結腸炎型沙門氏菌病
結腸型沙門氏菌病以腹瀉為主要特征。初期癥狀為黃色水樣腹瀉,不含血液或粘液。幾天之內同群中多數發病,典型的腹瀉癥狀是一種白色蜂蠟樣腹瀉,可在幾周內復發2~3次,有時糞便帶血。病豬發熱,采食減少,并出現與腹瀉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對應的脫水。病豬的死亡率一般較低。純系種豬群有時可發生異常高的死亡率。豬場動力網感謝您的支持!
4病理變化
4.1敗血型沙門氏菌病
病死豬耳、蹄、尾部和腹側皮膚發紺;脾腫大,色暗帶藍,堅度似橡皮.切面藍紅色;腸系膜淋巴結索狀腫大.其他淋巴結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淋巴結軟而紅,類似大理石狀;肝、腎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和出血:有時肝實質可見糠麩狀、極為細小的灰黃色壞死點;全身粘膜、漿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胃腸粘膜可見急性卡他性炎癥。
4.2結腸炎型沙門氏茵病
特征性病變為局部的或彌散性壞死性結腸炎和肓腸炎。盲腸、結腸有時波及回腸后段,腸壁增厚,粘膜上覆蓋一層彌漫性、壞死性、腐乳狀物質,剝開見底部紅色、邊緣不規則的潰瘍面。少數病例濾泡周圍粘膜壞死,稍突出于表面,有纖維蛋白滲出物積聚,形成隱約可見的輪環狀。淋巴結特別是回肓淋巴結高度腫脹、濕潤。部分淋巴結干酪樣變。肝脾不腫,只有末端充血。
5診斷
豬
副傷寒作為原發性疾病主要發生于4月齡內的斷乳仔豬,一般呈散發性,飼養管理不良,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才出現地方流行性。特殊情況,如長途運輸后易暴發。臨床上除少數呈急性敗血性外,多數為腸炎型。典型特征是壞死性腸炎。確診需進行細菌分離、鑒定。把肝、脾、回盲腸淋巴結等可疑病料接種到血液和麥康凱瓊脂上培養.24小時后生長出中等大小菌落,菌落在麥康凱瓊脂上無色,接種到三糖鐵瓊脂上,斜面變成紅色,柱為黃色,產H2S的菌株可使培養基變成黑色。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進行生化鑒定和血清學檢查。綜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細菌學檢查即可確診為沙門氏菌病。www.powerpigs.net豬場動力網。
6鑒別診斷
豬副傷寒要與腸型豬瘟、豬痢疾相區別。其鑒別要點為:急性豬瘟與急性豬副傷寒,慢性豬瘟與慢性豬副傷寒.在臨床上有些相似.容易混淆.但豬瘟病例皮膚常有小出血點,精神高度沉郁,不食,各種藥物治療無效,病死率極高,不同年齡的豬都發病,傳播迅速,剖檢時肝脾不腫大,無壞死灶,但脾有出血性梗死,回肓口附近有扣狀潰瘍(或稱輪層狀潰瘍);豬痢疾有輕重不等的腹瀉,與慢性豬副傷寒相似。但豬痢疾傳播緩慢,流行期長,持續下痢,糞便經常帶血和粘液,呈棕色、紅色或黑色,剖檢時見大腸粘膜表層有彌漫性壞死、出血,或有粘液,不發生像豬副傷寒那樣的深層壞死。
7預防與治療
7.1加強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不善和衛生條件較差.可促使本病發生和傳播。因此,認真搞好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消除發病的應激因素,喂給全價優質飼料.防止突然更換飼料,也就成為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7.2免疫接種
在本病常發豬場,對1月齡以上的仔豬可用豬副傷寒凍干菌苗進行免疫接種,免疫期9個月。
7.3飼喂大蒜素
在有本病存在的豬場,應經常在豬的飼料中添加大蒜素,不但可以防止本病的發生,而且可以明顯提高豬的采食量,增加豬的抗病能力。
7.4淘汰病豬
治愈的豬有很多為帶菌者.不要和無病豬群放在一起。慢性病豬愈后多發育不良,且有傳播疾病的危險,在集約化養豬場應作淘汰處理。
7.5注意公共衛生
為防止本病從病豬和病死豬傳染給人,對病豬和病死豬應嚴格執行無害化處理,以防發生人的食物中毒。豬場管理人員、飼養員、技術人員、屠宰人員和肉品經營人員應注意個人防護,加強消毒工作,嚴防受到感染。
7.6疫苗接種
在本病常發地區,可對l月齡以上哺乳或斷奶仔豬,用仔豬副傷寒凍干弱毒菌苗預防,用20%氫氧化鋁生理鹽水稀釋,肌肉注射1mL,免疫期9個月:口服時,按瓶簽說明,服前用冷開水稀釋成每頭份5一lOmL,摻入料中喂服:或將每頭份疫苗稀釋于5~lOmL冷開水中給豬灌服。
7.7發病豬群處理
隔離病豬,及時治療:圈舍徹底清掃、消毒,特別是飼糟要刷洗干凈.糞便堆積發酵后利用;必要時,對假定健康豬用痢特靈或抗生素拌料進行預防:病死豬應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