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脫毛癬又稱家兔皮膚真菌病,是由多種真菌寄生于兔體表并具有很強傳染性的皮膚病,對毛兔、獺兔危害嚴重,主要感染仔兔、幼兔,3月齡以上的成年兔也可感染本病,但癥狀較輕。本病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營養不良、兔舍衛生差、采光和通風不良及高濕環境易誘發本病。
1.傳播
該病的病原為多種真菌,真菌的傳播較為迅速。病兔的痂皮、被毛等帶有大量病原菌。機械傳播,如人工搬動、空氣流動等,仔兔在哺乳時與母兔的直接接觸均可引起感染。本病不僅感染家兔,還可感染豬、貓、犬,有時也可感染人。
2.癥狀
患病哺乳兔唇邊、眼周圍皮膚增厚、發炎,痂皮增生,脫毛后如戴眼鏡。部分兔軀干部被毛長短不一,呈波浪花狀。部分脫毛,皮膚表面光滑,逐漸出現痂皮,呈糠麩樣、石膏粉樣。有的患部被毛折斷、脫落,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脫毛區,其表面覆蓋灰白色鱗屑,并發生炎性變化。
本病多從兔的頭部或頭部附近開始發生?;疾⊥貌∽儾课火W,病部向四周擴散,在患病部位出現環形被覆珍珠灰的禿斑,嚴重者皮膚褶皺、變厚。病兔怕冷、扎堆、不愿活動。哺乳母兔常帶菌,乳房周圍皮膚上形成病灶,皮膚局部發炎,腫塊變硬,繼而結痂,除去痂皮后,形成潰瘍,用力擠壓,潰瘍面上有多個細小的膿樣物被擠出。
3.診斷
刮取皮屑,剪取癬屑及被毛,將病料置載玻片上,滴加10%~15%氫氧化鈉數滴,5分鐘后用蓋玻片覆蓋,鏡檢觀察,可見分枝的菌絲和種孢子。
4.治療
拔去或剪凈病兔患部被毛(被毛要立即燒毀),再用肥皂水、溫堿水或硫化物溶液清洗患部,除去痂皮后,用克霉唑癬藥水或克霉唑軟膏均勻涂搽患部,每日3~4次,直至痊愈;也可用10%碘酊或10%水楊酸酒精涂搽患部;病情嚴重時,口服土霉素,每日每公斤體重25毫克,連喂10天;同時皮下注射“皮癬寧”,每只1毫升,隔7天后再注射一次,或注射“敵癬銳克”,用量為每公斤體重0.2毫升。
5.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兔體清潔,發現病兔后及時進行全群檢查,隔離病兔;徹底消毒兔舍,用2%的石炭酸或3%的火堿進行地面、墻體及天花板消毒,兔舍進兔前3天,再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兔籠及用具定期用2%的碳酸鈉溶液消毒,用1:2000的百毒殺帶兔噴霧消毒;日常在飼料中添加伊維菌素對預防本病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