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一、雛雞的生理特點:
要想成功地飼養雛雞,取得較好的生長效果,為產蛋期打好良好的基礎。我們首先要了解雛雞的生理特點,針對其特點,制定一整套的飼養管理制度,嚴格實施。
<一>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雛雞怕冷>:
初生雛的體溫較成年雞低2~3℃,到10~20日齡時才達到成年雞體溫,到3周齡左右體溫調節機能才逐漸趨于完善,7~8周齡以后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
<二>生長迅速,代謝旺盛。
蛋用雛雞2周齡的體重約為初生時體重(約50g)的2~3倍,6周齡體重為初生重時的10倍,8周齡體重為初生重的15倍<肉雞則為2周齡的初生重(約100g)的4倍,5周齡為14倍,8周齡為28倍>。由此可見,雛雞生長快,代謝旺盛,耗氧量大,飼料利用率高。所以,在飼養上要滿足其營養需要,管理上需注意供給新鮮空氣。
<三>羽環境生長快
幼雛的羽毛生長特別快,在3周齡時羽毛為體重的4%到4周齡時增加到占體重的7%,而從育雛到體成熟(20周齡),羽毛要脫換4次:分別在4~5周齡,7~8周齡,12~13周齡,18~20周齡。因此,雛雞對日糧中蛋白質<特別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較高(18%以上,代謝能約2850千卡/千克),并且在脫羽時應注意預防慢性呼吸道病。
<四>胃容積小、消化能力弱
幼雛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胃的容積小,肌胃研麿飼料能力低,同時消化道內又缺少某些消化酶,所以應飼喂易消化的全價飼料。
<五>抗病能力差
雛雞體小,飼養密度大,基于以上特點,所以,雛雞對外界環境相敏感,適應性差,對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也弱,極易感染各種疾病,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疾病流行。應加強消毒和疾病預防,否則,一旦有病就難以控制。
<六>群居性強、膽小易驚群
雛雞喜歡群居,對周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噪聲、免疫、更換飼料、藥物過量、操作程序的變更等都會給雛雞環境來一些應激反應,如食物下降,精神沉郁,有時會發病,嚴重時會造成雛雞的死亡。同時防止新奇的顏色(紅綠光使雞群安靜,而青光及黃光使雞群興奮)并防止鼠害。
二、雛雞的生產標準
雞類型
周齡
成活率
(%)
周末體重
(g)
飼料消耗
日耗量(g)
累計耗量(g)
輕型雞
(迪白卡)
1
99.25
63
10
70
2
98.75
115
15
175
3
98.50
185
20
315
4
98.35
265
25
490
5
98.20
350
33
721
6
98.05
440
39
994
中型雞
(海賽克期褐)
1
10
70
2
140
18
196
3
220
26
378
4
300
33
609
5
380
37
868
6
470
41
1155
注:
①周末稱重:每周末稱重。規模較大的雞群,稱重的雞只數量應占全群雞數的1%,一般雞群為5%,平養時,在雞舍四處隨機抓雞;籠養時,在各處固定雞籠抽取樣本。每1次稱重時間要一致,一般在下午3:00至晚上9:00稱重為宜。
②日糧營養水平根據各自類型的營養需要標準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