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址選擇的衛生要求。
豬場要建筑在地勢較高、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的地點,遠離居民點,距公路、河道、城鎮、工廠、學校500米以外,場周圍應筑以土溝或圍墻。場址最好應設置于種植區內,有利于種、養結合,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病豬隔離舍應建在場外,地勢低于健康豬舍和人住房屋并處于下風方向。豬場大門及豬舍入口要消毒池,更衣、消毒室。飼料貯存庫和母豬舍應建在豬場內上風頭。糞便須送到圍墻外,在處理池內發酵處理,最好建沼氣池配套。整個豬場按流水作業線的要求布局,做到不出現交叉污染。
二、盡量避免養殖場受外部環境影響。
外來人員不得進處生產豬舍,確需進豬舍的,必須在消毒房內經更衣、換鞋洗手、消毒后方能進入。豬場從外引入的種豬,要先在隔離舍中飼養。觀察一個月以上,確認健康并經過預防注射后方能轉入生產區。
三、注意嚴格消毒。
豬場采用人工打掃、沖洗和使用各種化學消毒藥物相配合的方法進行消毒,消滅病原。
1、進場消毒:(l)在大門入口處設消毒池,消毒藥物用2%燒堿,消毒對象主要是車輛的輪胎。注意:車身消毒最易忽視。(2)進入場區的消毒:在豬場正門的出入口處,要建消毒房,內設6根紫外線燈管(四個墻角各安裝一個,房頂吊兩個)。消毒盆和消毒池。進場人員必須在此換鞋、更衣。要用紫外線燈照射15分鐘,之后在消毒盆內用來蘇地消毒液洗手,然后再從盛有5%苛性鈉溶液的消毒池中越過進入。(3)參觀人員經過在消毒間消毒后,按指定的路線參觀。
2、豬舍消毒:根據豬場生產特點必須對各類豬舍實行“全進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豬轉出后至下批豬轉入該舍前,應將前批豬留下的糞尿、剩料、墊草、飲水、污物等,全部清理干凈,然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地面、豬床、走道、飼槽、圍欄、用具、下水道等處,待晾干后再用高壓消毒機用2%苛性鈉溶液進行嚴格沖洗,7天后方可轉進下批豬只。
3、場區的消毒:整個場區每半個月要用2%~3%的苛性鈉溶液噴灑消毒一次,不留死角;各棟舍內走道每5~7天用3%苛性鈉溶液噴灑消毒一次。必要時可增加消毒次數或用1:800的消毒威帶豬消毒。
4、飼養管理用具:飼槽及其他用具需每天洗刷,定期用0.1%新潔爾滅消毒,或飲水用1:2000消毒威消毒。
5、走廊過道及運動場:定期用2%燒堿或1:300消毒威或菌毒滅消毒。
6、豬體:用0.1%新潔爾滅,2%~3%來蘇爾或0.5%過氧乙酸或l:2000消毒威等進行噴霧消毒。
7、產房:地面和設施用水沖洗干凈,干燥后用福爾馬林熏蒸2小時,再用燒堿或菌毒滅等消毒一次,事畢,用干凈水沖去殘藥,最后用10%石灰乳刷地面和墻壁。母豬進入產房前全身洗刷干凈,再用0.l%新潔爾滅消毒全身后進入產房。母豬分娩前用0.l%高錳酸鉀消毒乳房和陰部,分娩完畢,再用消毒藥抹拭乳房、陰部和后軀,清理胎衣和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