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豬業的整個產業鏈中,養豬行業在殘酷的市場波動面前風險最大。本文談及一位散養戶養豬的經驗教訓。
這位散養戶對自己養豬幾年的經驗教訓總結如下:
2004年10月開始養豬,豬病了自己不會醫,又找不到好的獸醫,雖然那年價格好但還是虧了。到2005年10月,已經歷了一年時間,已經成熟從容了許多。發現以前的方案是錯的,要知道不論你跑的多快,如果方向不對,也不會到達目的地,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2005年豬價剛剛下降時,由于已有一年的經驗,該養豬戶果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消減母豬存欄量,留出后備母豬
把母豬減了80%,只留20%,因為這時它們不再是賺錢的機器,而成了豬場的負擔。當時市場生豬價格為3.2元/斤。在豬群中選擇20%的優秀母豬留做后備母豬,因為它們是豬場的未來。
第二,有計劃地出售仔豬,淘汰母豬
剩余部分豬作為豬苗賣掉了(15kg的從開始的280元/頭賣到后來的100元/頭,還賣過60元/頭)。當時的情況是肥豬的風險太大,占用資金太多;而養母豬即使60元/頭,也虧不了多少。從2005年10月到現在,只賣了7頭商品豬,都是淘汰的后備母豬。
第三,優化種群,為生豬行情好的時候做鋪墊
將以前養的皮特蘭公豬賣了。后來在種豬場買了6頭純種大白母豬,1頭純種大白公豬。豬價跌了,種豬的價格相應也便宜了不少,這時用最少的資金可買到優秀的種豬,在價格低迷時別人補充種豬的時候較少,這時補充種豬為今后的受益做了鋪墊。除了把握補欄時機,還要選擇適合的品種,大白豬好養、長的快,估計兩年后,市場可能會需要大量優秀的種母豬,也許到時能賣個好價錢。
第四,出售母豬,減少損失
對外還賣了6頭二元母豬,是按肥豬價格過秤再加100元賣掉的。養啥都是養,為什么不養好的呢?何況還能賣個好價錢。不要跟種豬場比,能多賣100元已經很不錯了。
第五,出售精液,增加創收
還有對外出售精液。雖然量很小,可還是減輕了負擔。他們自己來拿,花不了多少時間。
從2005年10月至今,該豬場已經基本完成從商品豬場向種豬場的轉型,還小有盈利,雖然不多,可已經很慶幸了。該場的規模很小,總共100頭,沒有商品豬。公豬、母豬和后備母豬占了四十多頭,其它是未斷奶仔豬。該養豬戶表示,在生豬行情不好時,會繼續選種工作,儲備更多母豬,優化種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