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重要部分,自古以來多為口服,通過口服給藥后,中藥制劑在消化道中可被腸道分解,有藥理作用的活性物質被機體吸收后,可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同時其他大分子物質或雜質被機體排泄,或被有機體代謝清除。中藥注射劑是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從中藥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者物質制成的供注入動物體內的溶液。中藥注射劑是我國獨創的新劑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點,能較好地發揮中藥治療急病重癥的作用。
將中藥做成注射制劑流行于近些年,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獸醫臨床的治療中,其中應用較多的中藥制劑有雙黃連注射劑、穿心草注射劑、板藍根注射劑、魚腥草注射劑等等。但是筆者在獸醫臨床實際應用中發現,應用中藥制劑常常出現一些過敏反應,臨床表現為以中度或高熱為主,伴有明顯或者不明顯的寒顫、呼吸困難、嘔吐、腹瀉、興奮、煩躁、關節腫脹,并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等,現總結如下,供廣大同仁參考。
造成不良反應的常見因素
中藥原藥方面
主要包括藥材品種的來源混亂、原藥材加工炮制不規范、藥味眾多、制作工藝不規范、質量標準不完善,有些藥物本身就是致敏源,因為中藥成分復雜,種類繁多,本身又多為大分子物質,這些大分子如蛋白質、多肽、多糖等既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應性,同時中藥制劑成分較多,因此,凡含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學成分的中草藥都有致敏的可能性。
中藥制劑方面
中藥品種復雜,存在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易造成中藥濫用、混用而中毒,再加上其性味功能各異,成藥的每個品種也有不同廠家生產的不同品牌,而不同品牌的產品在質量療效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甚至相差甚遠。
動物個體方面
不同的動物對藥物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一是免疫學方面的差異,二是年齡、性別方面的差異。中藥的過敏反應中有許多是由于動物本身具有過敏性的體質,它們在正常劑量或小于正常劑量的情況下即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給藥方式方面
主要包括給藥途徑的影響和配伍不當,中藥注射劑主要采用兩種方式給藥,即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兩種方式都未經消化道細胞的選擇吸收,是機體對藥物的另一種被動吸收,所吸收的成分種類多而復雜,許多對機體有害的物質直接進入體內,增大了不良反應的概率,從臨床使用情況來看,中藥注射劑發生過敏反應多而且重,但口服煎劑的反應小。
另外,療程和劑量使用不當也是產生中藥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劑量不同,功效各異,藥物的藥性在一定條件下可由量變導致質變。此外,長期使用會使體內藥物蓄積過多而中毒,也易成癮。
不良反應的預防
重視藥材的質量管理
我國《藥典》對中藥材的采集、加工炮制、儲藏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與要求,對那些功能、主治尚不明確的中草藥,特別是代用品應嚴禁使用。
堅持辨證論治
中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藥物,組方應注意用量和配伍禁忌,更應堅持因品種而異、個體化原則,才能達到有益無害的治療目的。
加強中成藥的藥學研究
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提高中藥制劑水平,加強對中成藥化學成分的研究,特別是對中藥注射劑的研究,加速制定國家統一的生產規范,使中藥注射劑有標可循,可提高制劑的純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加強中藥毒理學的研究
目前我國對中藥毒性的認識是有限的,尤其是有些現代中藥制劑制備方法不同于傳統制劑,毒性大小也必然不同。因此,我們不能拘泥于歷史文獻記載,而應對常用中藥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同時加強中藥毒理學基礎的研究,為安全使用中獸藥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健全中藥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
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只有建立完善的不良反應檢測體系,逐級申報、管理和分析系統,加強對中藥不良反應的監測和監護,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利用各種預防、診斷和分析手段,加強對中藥不良反應的識別和防衛能力,做到事前防衛、事后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決策分析,使中藥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限度。
中藥注射劑使用的原則
臨床應用時是否對癥下藥、復方中藥的配伍是否得當、療程的長短等都影響對不良反應的判斷。中醫用藥講究辨證論治,并因動物年齡、體質、產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中藥的應用范圍缺乏十分明確的界限,所含化學成分繁多,每一種化學成分常常含量較少,作用不夠顯著,其作用于動物機體內產生的正面或負面效應往往不很明顯,易被忽略。由于這些原因,在中藥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些人們還未認識到的不良反應。如果對動物的病因、病機等明斷不清或者對中藥性能認識不清,不能對癥用藥或選藥處方不合理,最好不要使用中藥制劑。
使用中藥制劑時,能口服的盡量不要肌注,要嚴格掌握正確的給藥方法,適宜的溶媒、濃度和滴速均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要把握病畜病性(寒、熱、溫、涼)和適應癥,注意動物品種和體質,避免大劑量、高濃度使用,避免合并用藥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注意檢查藥品外觀(沉淀和透明度肉眼檢查)、生產廠家、有效期和批號,加強用藥監護(注射后半小時~1小時內)和應急搶救準備(藥物過敏急救)。應用時要從小劑量開始,慢慢加量,用藥期間要密切觀察藥物反應,一旦有過敏癥狀應立即停藥,癥狀輕者可使用抗過敏藥。
若發生了過敏反應應該馬上停止給藥,靜脈輸以高糖、維生素C、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鈣等抗過敏藥物,若給藥及時一般30分鐘后過敏癥狀就會消失,患畜即可恢復正常狀態。中草藥所引起的過敏反應癥狀、反應類型與化學藥物或生物制品所引起的過敏反應相似,處理原則大致相同,即給予抗過敏藥物,堅持對癥處理,防止并發癥。對于嚴重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則應按休克處理原則積極進行搶救。
要嚴格控制中藥新劑型的質量,改變給藥途徑后,藥物的體內過程也可能隨之改變,中草藥中的半抗原類物質就有可能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從而導致過敏反應增多。同時由于中草藥成分復雜,難以制定一個嚴格的質量標準,其制劑質量常常不能保證,故在生產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其中所含成分及其在制劑生產過程中是否會發生變化,添加劑與有效成分之間可能產生的相互影響等,并要嚴格控制質量,把中藥過敏反應減少到最低限度。
總之,中藥制劑是我國民族醫藥中的瑰寶之一,它與其他藥品一樣亦有不足之處,獸醫工作者應該不斷完善。中藥制劑的安全性不僅和其主要成分有關,也與其分解產物和副產物、制劑中的溶劑、穩定性以及生產工藝關系密切,中藥應用的安全性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用藥盡量選擇質量高、信譽好的生產廠家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