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瀉 細菌性感染:造成子豬腹瀉的細菌性疾病病原主要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等,常引發子豬黃(白)痢、副傷寒、豬痢疾及子豬紅痢等。病毒性感染: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病等均會造成子豬腹瀉。寄生蟲性感染:在臨床上引起子豬腹瀉的常見寄生蟲有豬球蟲、鞭蟲、蛔蟲、結腸小袋纖毛蟲等。
營養性腹瀉 營養過敏性腹:由于子豬日糧多為玉米—豆粕型飼料,其中有能致子豬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如大豆球蛋白、半球蛋白等,子豬采食后,易發生超敏反應,引發腹瀉。抗營養因子性腹瀉:因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和脲酶,其中前者可與胰蛋白酶結合成不可逆性的復合物,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質的作用,導致蛋白質進入大腸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敗發酵引起腹瀉。后者把蛋白質的分解產物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循環中氨濃度增高,損傷腸道黏膜,引發腹瀉。營養缺乏性腹瀉:豬飼料配比不平衡或豬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攝取飼料的量不足等,均可造成豬缺少維生素和礦物質 (鐵、硒、葉酸等),從而導致肌體抵抗力下降,出現下痢。
管理性腹瀉 母豬管理不當:在母豬產前、產后喂給過多植物蛋白而使乳汁中蛋白質含量過多,致使母豬食欲不振,奶水變性或不注重驅蟲工作,致使母豬代謝失調,分泌母乳減少等,均會引發子豬腹瀉。子豬管理不當:如果分娩舍陰暗潮濕,會引發子豬應激性腹瀉,過度限飼及過度飼喂,也會形成饑餓性和過食性腹瀉。
另外,子豬消化道發育不完全,胃酸分泌不足,胃內容物pH值較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長而不利于消化酶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引發腹瀉。消化酶的分泌過少,可導致乳糖、蛋白質消化不完全,也會誘發腹瀉。同時由于子豬免疫系統、體溫調節系統發育不成熟,抗病力低,而子豬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物質較多,從而使胃腸道消化負擔加重,也易引發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