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傳播的途徑很多。主要包括:
(1)通過豬只間的直接接觸進行傳播;
(2)通過鼻腔分泌物、唾液、糞便、尿等進行傳播;
(3)長期飼養的圈舍攜帶疾病;
(4)在妊娠期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出生小豬攜帶疾病;
(5)病原攜帶豬只在場內的流動;
(6)機械傳播,如車輛、設備、鞋子、衣服、帶菌者(昆蟲、大鼠、小鼠、鳥)等;
(7)空氣傳播;
(8)野生動物傳播,如鴨子等;
(9)用染病公豬的精液輸精。
要想取得成功的疾病控制,必須提高豬場的管理標準。我們總結為四條黃金原則:
疾病可以通過豬只間的接觸進行傳播,限制接觸可減少疾病的流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豬只間的接觸可能是間接的,針頭、手術工具、器械設備、糞便、工作人員以及帶菌者(例如:蒼蠅、耗子、老鼠、鳥類等)均可引起疾病的傳播,應特別注意。
應激的動物很容易生病。用21金維他定期添加,接觸微生物會給免疫系統造成重大的壓力,如果免疫系統超負荷運轉,細菌和病毒就可能造成疾病。當實施一項措施時會給豬帶來應激,就要考慮能否采用其他產生較少應激的方法來替代之。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良好的衛生和生物安全措施。用毒滅、菌毒殺或毒可殺等對建筑物清潔和消毒,定期用芳香熏蒸散熏蒸消毒更能使疾病控制達到良好的效果,注意杜絕針頭和其他工具傳播疾病。
營養好,不僅是生長所需,而且對免疫系統發育也有重要作用。對于仔豬,初乳可提供保護能力,防止仔豬感染本場現有的疾病,因此要確保仔豬在出生后12h內吃到盡可能多的初乳;提供仔豬高品質的日糧,特別是在斷奶以后;在斷奶仔豬飼料中提供高水平的超免肽,有助于增強免疫系統。
全進全出制可防止傳染源在豬只間進行傳播。全進全出制可應用于每一環節的各個階段:產仔、斷奶、生長與育肥。確保整個系統各批次間不能有交叉;未達標的豬只不能保留混入下一批次;工作人員必須跟隨動物流動。
由于畜舍的限制,傳統的以周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往往很難實現全進全出制所需要的批次隔離,改為批次產仔以使每個批次可以足夠大。每3周為一批次的系統被證明是有效的:
(1)每批的數目越大越易于實現批次隔離;
(2)符合母豬3周為一情期的自然規律,易于管理;
(3)21周的生產循環,仔豬在產后4周斷奶,是比較理想的;
(4)便于每周勞力的精細分工,諸如:服務、產仔、斷奶、清洗和消毒等。
混養可增加豬只間的接觸,并使其處于緊張狀態。可能的話,從斷奶到肥育維持豬只分組不變。仔豬在同一天斷奶,保持每窩為一小組,如果必須將不同窩的豬混合組成較大的組,要使窩數達到最小;保持生長豬/育成豬始終在同一個小圈;同組的豬只應同時進入肥育期;為了適應畜舍可把組細分,不要混合組來增加組的大小。注意:在系統的每個部分杜絕不同批次間的混養。
大多數傳染源生存于有機廢物中,如果豬圈消毒不完全,疾病會很容易傳給下一組豬只。因此,在豬遷出后要立即清洗、消毒。要嚴格執行清洗及消毒程序:
(1)先用水沖洗;
(2)用清潔劑清洗;
(3)用水漂凈;
(4)在下一批豬移入之前,使其完全干燥;
(5)在每個入口處放置腳底消毒池。
保證仔豬在出生后6h內有好的初乳攝入。有些母豬可能沒有抗體,要考慮"寄養"技術,即在6至12h內交換仔豬(新生小豬必須從其生母那里至少飼喂一次)。
24小時后抗體的吸收將停止,這時寄養可能會導致病毒的傳播,應當盡可能的避免。
開放式隔離易發生豬只間的接觸,造成病源體的傳播,建議將圈舍間的開放式隔離變成實體隔離。
斷奶時,保持舍內較低的豬只密度
密度越低,豬的應激越小。小的應激等價于好的健康。在英國,推薦的密度:從斷奶到22kg為0.3平方米/頭;生長至50kg為0.6平方米/頭;育肥階段為0.75平方米/頭。
如果小豬為了爭搶食物而打架,就會增加應激,通過增加飼喂點來減少豬只爭搶食物的發生。保證每頭斷奶仔豬至少有7cm的進食空間。即使較大的豬只也要保證有充足的進食空間,保證它們能同時吃到食物。
免疫系統的完善需要良好的營養供給。仔豬在斷奶時食物攝入量下降,從而增加了應激,斷奶后供給仔豬優質的飼料可減少其由于斷奶造成的應激。同時還要添加美速肥+復方黃芪多糖+利高霉素做保健,注意經常更新飼料,保持新鮮,并且保證豬只在任何時候都能方便的喝到清潔的水。試想,如果你不喝這樣的水,為什么要求豬喝呢?
寒冷容易引起豬只應激,降低其免疫力,因此需要減少豬生存環境的溫度變化,保持豬生活在最適溫度的環境中。尤其是斷奶仔豬,必須確保剛斷奶的仔豬環境溫度適宜。
畜舍環境還包括通風的控制,通風有助于減少有害氣體對呼吸道系統的刺激,減少灰塵。用芳香熏蒸散熏蒸消毒,
一個圈內的豬越少,個體間傳播疾病的機會越少,建議每窩為一組。如果必須混合不同窩的豬來組成較大的組,謹記原則3。
剪牙很可能會引起疾病的傳播,因此有人提出剪牙是否有必要的問題。許多英國飼養者不再對豬剪牙,他們用節省下來的時間來執行其他一些建議措施。
在注射、段尾時保證良好的衛生標準:
(1)不同窩之間更換針頭;
(2)不同豬之間要消毒器具;
(3)用很多工具時,把它們都放在消毒盤內輪次使用;
(4)棟舍間保持獨立,用腳底消毒池,每個棟舍使用各自的設備。
病豬在圈內的時間越長,其它豬被感染的機會就越大。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個有關病豬的政策,并長期堅持下去:
(1)迅速將病豬移到隔離欄;
(2)實施治療計劃;
(3)預計多長時間恢復健康;
(4)如果治療無效,何時處死。
不要將死豬放在畜舍周圍,在未處置之前將其放在離畜舍較遠的地方。為防止新的感染帶入群,要有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程序。
總之,如果要成功控制疾病,必須實行高標準的管理體制:減少豬只間的接觸、減少應激的發生、好的衛生和好的營養。
咨詢熱線:0371-86080037 QQ:79227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