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控制
雛鴨絨毛較短而且稀疏,體溫調節機能很不完善,環境溫度的變化將直接影響雛鴨的生長發育,所以必須按照不同日齡的溫度要求標準進行穩定控制。日齡1-3,溫度33-28℃;日齡4-6,溫度28-24℃;日齡7-10,溫度24-21℃;日齡11~14,溫度21-19℃;日齡15~21,溫度19-17℃;21日齡以后17℃以下。
合理掌握飼養密度是育雛期管理中另一項重要技術措施。飼養密度隨飼養方式和飼養條件不同而不同,詳見表1。
表1雛鴨飼養密度 只/平方米
周齡 地面平養 網上飼養
1 20—25 30—40
2 10—15 15—25
3 6—10 10—15
開食前,先飲0.1%維生素C與5%葡萄糖水或復合維生素B的3—5倍稀釋水。可選擇雛肉鴨全價顆粒飼料或半熟夾生飯粒(剛開始時用,以后逐漸由雛鴨全價顆粒料代替),喂食時要少給勤添。
鴨舍,特別是中大鴨的鴨舍,要加強通風,排出舍內的水汽與有害氣體,保持舍內空氣清新。
0-3天的小鴨,每天24小時光照,以后每天23小時光照。0-7天光線稍強,每平方米2-3瓦,7天后,每平方米光照1瓦。在運動場上適當曬太陽,可促進骨骼發育,減少癱跛。
2選好飼料
規模化肉鴨生產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用富含蛋白質和能量較高的飼料飼喂專門化的肉用型鴨種,使其快速生長育肥,4-8周齡出欄,體重達2-4千克。可用全價顆粒飼料或濃縮料(預混料)與玉米、豆餅、鼓皮等按規定比例配合成的自配全價料。要防止蛋白質、能量的失衡;自配全價料要合理適量添加復合維生素、徽量元素、氯化膽堿等,注意鈣磷比例
(2:1)的適當,防止配比不合理,引起蒼毛、走路不穩、腹瀉、啄羽等現象的營養代謝病。籠養肉鴨由于得不到運動,陽光曬不到,還需要補充維生素A、D3、亞硒酸鈉—維生素E、魚肝油等。另外,飼料配比、種類的改變,要循序漸進。
3肉鴨的健康計劃
3.1消毒計劃
1、6、11、17、22和27天用雙季銨胺碘帶鴨噴霧消毒(活疫苗免疫時除外)。含氯消毒水因其揮發性、刺激性大不宜作帶鴨消毒,可以用來作養鴨用具的洗刷浸泡消毒。肉鴨出欄后環境消毒用2%-3%火堿效果最好。
在疫苗免疫前后,禁用氯霉類、磺胺類、丁胺卡那類,激素類,痢特靈,抗病毒藥物,消毒劑。良好的疫苗免疫是預防病毒性傳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疫苗的運輸、保存和使用方法。
3.2藥物預防
1—5日齡,用0.02%高錳酸鉀水溶液飲水,以后每隔1星期左右1次,并喂給8%蔗糖、葡萄糖水。6-8日齡可用慶大霉素飲水,每只3 000-5000單位。對鴨群進行凈化,清理攜帶的沙門細菌、大腸桿菌等病原體,預防白痢、臍炎。12-16天用復方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和黃芪多糠飲水,預防感冒、下痢。22-25天結合用漿膜炎藥、大腸桿菌藥,進而預防漿膜炎、大腸桿菌,防止中后期死亡和葡萄球菌關節炎的發生。35日齡前后每天按鴨群體重2毫克/千克添加喹乙醇拌料,連喂3~5天,可防治禽霍亂。鴨舍定期清掃消毒。
4飼養管理程序
前15天徹底清除、沖洗鴨舍糞便、塑料網、清掃房頂、墻壁。前12天打開門窗、讓舍通風。前5天干燥用燒堿地面消毒,用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消毒房頂、墻壁、塑料網。前4天用甲醛、高錳酸鉀熏蒸24小時(甲醛42克/立方米,高錳酸鉀21克/立方米)
一般選擇大小適中、眼大有神、羽毛清潔、臍帶收結良好、腿健壯有力、肛門發育良好、活潑、叫聲響亮清脆的雛鴨。
把體質好的和體質弱的雛鴨分開飼養,特別是體質弱小的,要安放在靠近熱源,即室溫較高的區域飼養,以促使“大肚臍”雛鴨完全吸收腹內卵黃,最終擔高成活率。體質差不多的也應分群飼養,雛群的大小應以200-300只為宜。第一次分群后,雛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又會出現大小強弱的差別,所以要經常把雛群中體質太弱的選出來單獨飼養,以免“兩極分化”。通常在8日齡和15日齡時,結合密度調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