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梅花鹿的放牧
在春初積雪融化而又結冰的時節和妊娠后期(3月份~5月份)放牧母梅花鹿時,不準在陡坡牧地放牧;出牧和歸牧出人圈門時一定要慢要穩;遇到個別離群鹿不要急追猛趕;不要搞引起鹿群驚炸的突然動作或聲響,以避免發生流產、死產、難產、死胎和爛胎等事故。
母鹿進入產子期之前,放牧員在技術員的帶領下,根據上一年配種記錄和預產期,觀察母鹿分娩前乳房膨大程度,適時撥出臨產前的母鹿到產子圈進行舍飼,準備產子。對個別提前離群尋覓僻靜地方產子的母鹿要及早撥出。對未能及時撥出而自行走掉的母鹿,可及時到它歷年在野外山上產子的地點尋覓,1人抱著新生的鹿在前邊呼喚帶領,1人在后邊照應驅趕,多數母鹿會乖乖地跟回。有些跟到半道又返回產子地點的,經過2次~3次領趕,最終也會跟回。分娩后的母鹿經半個月左右的舍飼之后,每天上下午可放到附近牧場上短時間放牧,將子鹿留在舍內。
在撥出母鹿時,動作要慢要輕,尤其雨天過后圈舍泥滑時更應注意,以防緊隨母鹿身旁舍不得離開的子鹿摔倒,引起肢蹄損傷,繼發壞死桿菌病。歸牧后要注意觀察子鹿吃奶和母鹿哺乳情況。對于放牧群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產子的母鹿,因其多為初產鹿和老弱鹿,所以應單獨組群,加強飼養后再放牧,促使它們盡快恢復健康和體膘,提高晚出生子鹿的成活率。
母馬鹿的放牧
母馬鹿耐粗飼、體大,喜歡登高,腿長善走,在次生林牧場上可采食到1.5米左右高的枝葉,比母梅花鹿利用高處枝葉的能力強。根據母馬鹿的上述特點,在具有母梅花鹿和母馬鹿兩種放牧群的鹿場,應將牧地規劃分片,可把路遠坡陡、草質較差、樹木高的一片牧地作為母馬鹿的放牧場,而把距離近、較平坦、草質好、灌木叢較多的一片牧地作為母梅花鹿的放牧場。
母馬鹿放牧場的輪牧地塊、區域,要明顯大于梅花鹿牧場。母馬鹿的繁殖力低,所以對其妊娠中后期的放牧要求、出牧和歸牧時出入圈門的要求,應嚴于母梅花鹿,更要細心謹慎。健壯的40日齡前后的子馬鹿可隨小群母鹿出牧。配種期母馬鹿仍可出牧,種公鹿、病弱和跑頭鹿都不宜出牧,應單獨組群舍飼。夏秋季凡遇到雨天應停牧。除夏季外,其他3個季節每天晚上必須補飼足夠的粗飼料。
幼鹿的放牧
主要是育成公母鹿的放牧。很多鹿場將育成公母鹿放在一起組群,于4月份~5月份開始放牧。根據育成鹿好奇、膽小易驚、采食快、體輕腳飄、活躍好動、喜歡撒歡,而體質發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大等特點,其放牧時間應由短到長,距離由近到遠,活動范圍逐漸增大。要讓它們熟悉鹿場附近的各種環境、牧地,并應采取先在較近距離較好牧地多圍牧,后在較遠距離的牧地多游牧的放牧方法。在放牧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利用食物引誘并結合呼喚,以強化條件反射,不斷加深馴化程度。扔給的豆餅塊要勻,盡可能使更多的育成鹿吃到,尤其對個別膽小易驚好離群的鹿,要格外多投給它們一些,使鹿群保持比較密集的群體,不使其養成離群散漫或單獨活動的不良習慣。
當停牧后重新出牧或氣候變化時,育成鹿喜歡撒歡跳躍,甚至大群旋風般狂奔很遠,此時放牧員不必驚慌追趕,可通過呼喚接近后扔豆餅塊,先喚住領頭鹿和骨干鹿,逐漸穩定鹿群。經過適當的調教,鹿群便可以安靜地采食,繼續進行放牧。
公梅花鹿的放牧
可一年四季放牧,每群百余只。每天放牧時間隨季節、晝夜長短而變化,可不用牧犬、牧馬。
公馬鹿的放牧
一年四季均可放牧,配種期和大風雪天氣應短期停牧。每群百余只。由2人~3人騎馬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