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殼到35 日齡的鴨叫雛鴨,也叫鴨苗。有人把22~35 日齡的鴨子稱為中雛。雛鴨階段的飼養管理的目標是使雛鴨逐漸適應外界環境,生長發育正常,個體體重基本一致,體質健壯,成活率高,生活力強,為下一階段的生長發育打好基礎。雛鴨階段是番鴨飼養管理中一個重要時期,可以說是飼養番鴨是否成功的關鍵階段,不僅關系到雛鴨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還影響以后的產蛋率和健康。各飼養者務必重視這一階段的管理工作。
1 .雛鴨的生長特點
( l )剛出殼的鴨子,體質較弱,機能調節能力差,因而適應外界環境條件的能力比較差。在育雛期間,必須采取保溫措施,以利雛鴨順利生長。
( 2 )雛鴨的消化吸收能力較低,腎功能尚未完善,食量也較小,但生長速度決,尤其是骨骼的生長相對更快,因此要求對雛鴨采取多餐少喂的飼喂方法。喂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飼料,并注意供應充足的飲水。
( 3 )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低,易得病,尤其需要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2 .育雛準備
育雛前,對育雛室和所有的育雛用具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育雛室消毒后要封閉幾天,這時人員不要隨意出入。配備好育雛所用的各種用具,確定育雛室,育雛室既要保溫性能好,又要通風良好,其大小可根據雛鴨數量確定,并配備好育雛的專門人員。
3 .育雛方式
剛出殼的雛鴨需要采取人工保溫措施。目前人工保溫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 1 )電熱式保溫:在育雛傘下安裝電熱絲,或安裝紅外線燈。這種保溫方式,管理方便,育雛室內容易保持干凈,適用于飼養規模較大的養鴨場。
( 2 )火坑育雛:在育雛室內用磚或土坯砌成火坑,用煤或柴草作為燃料。飼養規模較小的鴨場或飼養專業戶可采用這種方式。這種方法操作方便,育雛效果也較好。育雛密度為每平方米15 ~20 只。
( 3 )火爐育雛:在育雛室內安置若千只火爐,其數量根據育雛室的大小和雛番鴨數量多少而定。一只火爐一般可保溫400~500 只雛鴨。這種保溫方式,采用的比較多。育雛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15~20 只。
此外,還有用草囤育雛、竹罩育雛、席簍育雛等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
不論采用何種育雛方式,雛鴨的飼養密度應隨著日齡的增加加而逐漸減少。
4 .育雛環境
( 1 )溫、濕度
溫度與雛鴨的體溫調節、運動、采食、飲水以及對飼料的消化、吸收都密切相關。溫度是育雛的首要條件,必須掌握合適。雛鴨體質嬌嫩,調節體溫的機能不健全,既怕熱又怕冷,特別是剛出殼的幼雛,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特別是出雛的第
一、二天,保溫傘下的溫度不能低于32℃。溫度過低,雛鴨容易著涼;溫度過高,也影響雛鴨生長。
在育雛期間,溫度隨著番鴨日齡的增長而變化。第l~7日齡保溫傘下的溫度為32 ~ 30℃ ,室溫25~24℃ 。第8~14 日齡保溫傘下的溫度為29 ~ 28℃ ,室溫為24 ~ 23 ℃ 。第3 周齡保傘下的溫度為27 ~ 26℃ ,室溫22 ~ 21℃ 。以后每周減溫2℃ 。從第5 周齡開始,室溫保持在18 ~ 20℃ 。
溫度是否適宜,可觀察雛番鴨的動態判斷。如雛鴨顯得活潑,食欲良好,均勻地散在地面,說明溫度適宜。如溫度過低,雛鴨扎堆擁擠在一起,往熱源處擠,擁擠扎堆,往往造成擠傷或擠死;如溫度過高,雛鴨遠離熱源,并張口喘氣,飲水增加。出現這些現象,應及時調整溫度。
育雛室的相對濕度以60%左右為宜,濕度過低、過高均不利于雛鴨生長。
( 2 )光照和通風
第1 周齡,采取24 小時光照,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3 ? 5 瓦;第2 周齡時,為23 ? 18 小時光照,每平方米為2 瓦;第3 周齡為17 ? 12 小時光照。3 周齡后保持12 小時光照。雛鴨代謝機能旺盛,呼吸決,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番鴨對氧氣的需要量一般比家鴨大。同時雛鴨排出的糞便中含有不少尚未被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分解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若不及時排出,會影響雛鴨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因此,育雛室要經常通氣,排出污濁空氣,換進新鮮空氣。一般以人進入育雛室內無悶氣感覺、不刺鼻、不刺眼為宜。
通風量隨季節的不同而有差異。夏季通風量大,為每公斤體重每小時10 立方米;冬季要小一些,為每公斤體重每小時4 立方米。同時應根據飼養密度、番鴨大小及氣溫高低而靈活掌握通風量的大小。
5 .管理
( 1 )飲水、開食
雛鴨出殼后經24 小時,應先給它飲水,水的溫度應與室溫相同。飲水量為第1 周齡每天每只0.1 升,以后每周增加0.1 升。第6 周齡開始一般掌握在每天每只0.5 升。
育雛鴨期間,番鴨飲水多,耗水量相對較大,對缺水較為敏感,應注意供水。飲水要清潔,最好喂溫水。給雛鴨飲水后,應立即給雛鴨喂料,這叫開食。番鴨食性雜,對飼料的選擇不很嚴格,能食多種飼料。雛番鴨喜食柔軟的粒料。一般用夾生米飯開食,最好把米飯與水一起放在盆內喂給。喂食量為(根據法國克里莫公司提供的R51 系的飼養參數,供參考):第一周齡每只每天約18 克,第2 周齡約42 克,第3 周齡約70 克,第4 周118 克,第5 周為157 克。從10 日齡開始,飼料中加入少量切碎的小魚、蚯蚓、干凈的蠶蛹等一些動物性飼料。同時10 日齡后如天氣比較溫暖,可進行短時間的放牧,以增加雛鴨的活動。隨著日齡的增加,可適當延長放牧時間。如沒有條件放牧,可將雛鴨趕至運場曬太陽,或讓其行走。
( 2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適宜,有利于雛鴨生長。密度過大,飼養效果不好,表現為雛鴨生長發育遲緩,易發生啄肛等惡癖,發病率增加;密度過低,浪費設備、場地,飼養成本提高。應根據日齡和季節的不同,確定比較合理的飼養密度。原則是日齡小密一些,日齡大疏一些;冬季密一些,夏天疏一些。如采用地面平養,據1990年業出版社出版的陳育新主編的《中國水禽》 推薦,雛鴨的飼養密度如表14 所示。各地飼養者可參考表中所示標準確定雛番鴨的飼養密度。
缽式飲水器 塔形飲水器
圖12 簡易飲水器
(3 )斷喙和斷爪
在番鴨飼養過程中,由于管理不當,或飼料中缺乏某些營養,使營養不平衡,造成鴨群發生啄癖,互相啄食羽毛或啄肛。為防止啄癖發生,除加強飼養管理如飼養密度合理、喂給含硫氨基酸的飼料、縮短光照時間或降低照明強度外,需采取斷喙措施。在2 ~ 3 周齡時,用斷喙器斷喙,斷喙后要注意斷喙處出血。斷喙前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維生素K ,有助于防止出血。
番鴨的趾爪較為鋒利,尤其是公鴨的爪硬而尖。在打斗或交配時,容易抓傷對方或踩傷母鴨。為防止互相抓傷,可結合斷喙時采取斷爪措施。
( 4 )搞好衛生
雛鴨個體小,抗病力差,如管理不當,容易感染疾病,造成損失。為預防疾病發生,要搞好環境衛生。除育雛前制定嚴格的衛生防疫程序、對育雛室做好消毒外,在育雛期間也應做好衛生工作。番鴨有喜清潔、干燥的習性,不愿在骯臟、潮濕的地方休息。因此,每天應調換墊料。墊料干凈也有助于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