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備母豬。一是將其視為育肥豬,任其自由采食,造成母豬體膘過大,影響繁殖性能;二是將其視同基礎母豬,以最差飼料飼喂,造成母豬瘦弱。 2.基本母豬。一是用配合飼料充分飼養,造成營養過剩,母豬肥胖;二是過分限飼,造成營養不足,母豬瘦弱。
3.豬舍環境衛生差。母豬易患皮膚病等。由于全身污水,很容易通過奶水、體表將病原體傳遞給仔豬;也可通過交配將病原體傳遞給公豬。
4.母豬淘汰不及時。有的年齡較大,產仔明顯減少;有的長期不發情,多次配種不孕;有的生殖道炎癥,久治不孕等仍不淘汰。
5.母豬群體結構不合理。正常的母豬結構應該是第一胎和多胎比例較少,第二胎到第七胎所占比例較大,一般可達70%以上,才能有較好的繁殖指標。母豬數量應與公豬成比例,一般為25∶1,不致于產生公豬使用過頻或過低,影響繁殖效果。
6.不重視防疫工作。許多豬場對母豬繁殖影響危害大的幾種病,如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乙型腦炎、豬瘟、布氏桿菌及鏈球菌病基本上沒開展免疫工作,更不用說建立健全防疫監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