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中旬,遼陽市弓長嶺區四方臺村5頭青壯年黃牛夜間體溫突然升高至41℃以上,肌肉震顫,反芻停止,流涎,其中2例清晨時發現死于欄舍。經是動物防疫站化驗室確診為巴氏桿菌病,經磺胺嘧啶鈉輸液、隔離、環境消毒等綜合措施,其余發病3頭黃牛2d后痊愈,病情得到控制。
1、臨床癥狀
敗血性表現精神沉郁,體溫升高達41℃以上,肌肉震顫,呼吸及脈搏加快,采食及反芻停止,鼻鏡干燥,鼻孔有漿液性、粘液性或膿性鼻液,眼流淚,潮紅,糞便稀軟并含有粘液血液,惡臭,有時頭頸及胸前水腫,也可波及肛門、外陰,腫脹初堅實、熱痛,后變涼且疼痛減輕,口流白沫,舌及其周圍高度腫脹,吞咽及呼吸困難,眼紅腫且流淚,常因窒息及下痢死亡病程約12~36h。
2、病理變化
對急性死亡2例牛剖檢,主要病變為:肺淤血和出血,肺間質增寬,水腫,病肺一般為10kg左右,最重的達20kg,是正常的肺的2倍,肺切面及支氣管內有大量水腫液,且有膠凍樣浸潤,有的肺出現壞死灶,成暗褐色。胸腔有黃色液蓄積,病牛頸部皮下水腫。
3、實驗室檢驗
3.1病原學檢查 采血液、水腫液、死后心血、肝、脾、淋巴結等涂片數張,部分革蘭氏染色,部分瑞士染色分別檢出兩端鈍圓、兩極濃染短桿菌。
3.2細菌分離 取病死牛的心血、肝臟和脾病料分別接種營養肉湯培養基中,37℃恒溫箱中培養24h觀察,均出現渾濁。將病料分別接種于瓊脂培養基上,24h后觀察到圓形的小菌落,在45℃折射光線下出現藍綠色熒光。取此菌落鏡檢可見與病料相同的菌形。
3.3動物接種 取肉湯培養基的培養物0.2ml,接種于小白鼠,24h后死亡,剖檢可見小白鼠呼吸道粘膜有點狀出血。取心血圖片鏡檢可見大量兩極染色短桿菌。
4、診斷及綜合防治
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病理剖檢變化、實驗室細菌學檢驗及動物接種試驗后再檢菌等綜合檢查可確診為巴氏桿菌。
4.1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機體抵抗力,消除可能影響機體抗病力的原因。由于該村地勢較低,靠近河流,又逢雨季,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4.2 加強消毒、隔離病畜。對全村牛舍及活動區域如河邊、用具等用20%NaoH溶液消毒。病死牛無害化處理。
4.3成年牛用10%磺胺嘧啶鈉150~200ml、生理鹽水2000ml靜脈注射,每天1次;肌注青、鏈霉素各500~600萬IU,維生素C20ml,卡那霉素20ml,連用4~5d。
4.4病牛治愈后10d,全村牛接種遼寧益康巴氏桿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