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宜當地環境的品種
鵝的品種比較多,在生產中,如果以產肉為主,應選用飼料消耗少、生長速度快、產肉率高的中型鵝種,如浙東白鵝、太湖鵝等;如果以產肥肝為主,應選擇從法國引進的朗德鵝、廣東省的獅頭鵝和黑龍江的雅魯肝鵝;如果以產蛋為主,應選用原產山東省萊陽地區的“豁眼鵝”(年產蛋量可達120枚~130枚),或江西省的上饒白鵝等;如果以產羽絨為主,應選擇白色羽絨量多的鵝種,如太湖鵝、雅魯肝鵝、皖西白鵝等。
優良品種鵝生長發育快,飼料轉化率高,飼養周期短,產蛋多,產肉多,產羽絨高,經濟效益高。我國普遍飼養的良種鵝有四川白鵝、揚州鵝、隆昌鵝、溆浦鵝、豁眼鵝、獅頭鵝以及由品種鵝多次與當地鵝雜交純化選育的商品鵝,如雅魯肝鵝,就是典型的肉、蛋、絨、肝、皮多用的新品種鵝。
種草養鵝效益好
我國野草資源豐富,是鵝青綠飼料的主要來源。但是,單靠野草是不夠的,特別是規模養鵝,應建立養鵝人工草地,并注意選擇適宜鵝采食、適口性好、耐踐踏的品種,如苜蓿、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紅三葉、貓尾草等永久性品種,也可選擇冬牧70黑麥、蘇丹草等季節性品種。
飼養規模要適當
大群飼養,放牧困難,如果青料不足,補精料就要多,成本太高;養得太少,同時也要放牧喂養,浪費人力、物力,也不合算。因此飼養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控制飼養規模,一般兼業飼養以10只~50只為宜,專業飼養以300只~1000只為宜。
適當補充精飼料
鵝是食草性水禽,應以放牧(或圈養喂草)為主,適當補充精飼料,以提高增重速度和縮短飼養期。經試驗,補充配合飼料和稻谷的鵝,比不補充的平均日增重高25克,飼養期縮短15天~20天。因此,在飼養中應視牧草質量、采食情況和增重速度而酌情補料,一般以糠麩為主,摻以甘薯、秕谷和豆粕,還應添加8%的魚粉、1%貝殼粉、0.4%的食鹽及各種微量元素0.5%等,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種鵝產蛋期更應重視精料的補充。
加強雛鵝飼養管理 提高鵝群成活率
雛鵝被毛稀薄,對外界溫度調節能力差,消化器官和消化機能都不完善,所以體質較弱,抗病力差,往往會因飼養管理不當造成雛鵝大批死亡。因此雛鵝培養是養鵝的關鍵環節。應選擇健康強壯的雛鵝,做好育雛準備,科學配制雛鵝飼料,合理安排飼喂次數,搞好衛生防疫。購回的雛鵝,注射抗小鵝瘟血清,保持飼料新鮮,飲水清潔,禽舍清潔干燥,每天清洗飼槽和飲水器。在飼料中加入土霉素、氟哌酸或喹乙醇,進行預防性投藥,對防治雛鵝疾病具有明顯效果。
子鵝合理組群快速育肥
30日齡~80日齡的鵝,能大量利用青飼料和全價飼料,可進行放牧飼養。育肥前應將大群子鵝按體形大小、體質強弱情況分為2群~3群,在短期內達到鵝群平衡。分群后子鵝要及時選用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或者阿維菌素等高效、低毒的驅蟲藥驅除體內寄生蟲。放牧育肥可以節約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但必須合理補飼;圈舍育肥要求飼料營養全面,適口性好,還應定時定量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添加防抗病藥物。填飼育肥不要將飼料填入氣管,填飼后要供給充足的飲水和青飼料。填飼時的適宜溫度為10℃~25℃,溫度超過25℃的炎熱季節不宜填飼。
搞好疾病防治
鵝的抗病力較強,很少患病,但30日齡內小鵝的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小鵝瘟病。每次進鵝前及出售后要用2%福爾馬林或20%的石灰水對鵝舍、用具消毒。選擇打過防疫針的鵝苗進場或進場后立即注射小鵝瘟血清或小鵝瘟疫苗。平時應搞好環境衛生,定期對飼槽飲水器具清洗消毒,定期驅蟲。同時應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鵝群自身的抗病力,嚴禁采用被農藥污染的農作物秸稈、飼草、青菜喂鵝,以免農藥中毒。
肉鵝夏季易發病,要搞好防疫。剛出殼的雛鵝,要注射小鵝瘟血清,每只肌注0.5毫升。30日齡時,每只肌注禽霍亂菌苗1.5毫升。飼養用具每隔3天~5天消毒1次,圈舍和活動場地每隔7天~10天,用1%漂白粉、2%燒堿交叉消毒1次。
夏季常發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風濕癥 把鵝掌叉剪開,擠出污血,再把鵝掌在人尿中浸泡2分鐘~3分鐘即可治愈。
痢疾 將辣椒粉、生姜適量放入鍋內炒一下,拌入米糠再炒,炒熟晾涼后喂鵝,鵝連吃兩天即愈。
痧病 應及時在病鵝兩腿內側找出一對紅筋,用細針把鼓起來的紅筋刺破,將里面的血液放出一些,約40分鐘后病鵝就會好起來。
養好種鵝
良種鵝一般飼養到6月齡即可留作種用,公鵝在180日齡、母鵝在200日齡左右即可配種。公母比例一般為1∶5~1∶6,為了提高母鵝的性欲和種蛋的受精率,應增加公母鵝在水中活動時間。優良種鵝可利用3年~4年,種鵝第1年產蛋少,第2年~3年產蛋多、蛋重大,直到第3年之后才下降。養種鵝賣種蛋,搞孵化賣雛鵝,產值也較高。
綜合利用鵝產品
為了提高養鵝的經濟效益,應該采用活拔毛絨技術和鵝肥肝生產技術等,走產肉、產蛋、拔毛、產肝等綜合利用的路子。近年來人們又在鵝血、鵝皮和鵝骨上下功夫,可見鵝渾身是寶,用途廣泛,綜合利用經濟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