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特大洪災,給我省畜牧養殖業帶來了潛在的巨大危害。如何科學有效地防范疫情,確保我省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8月18日,記者專訪了我國著名動物傳染病學專家、吉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錢愛東教授。
錢愛東教授認為,洪災過后,地表被沖翻,大量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被淹死,加之洪災后濕潤的環境和潮熱的空氣,特別適合細菌和各種病原體的繁殖和傳播,是各種動物疾病的高發期。同時,土壤中的病菌被洪水沖出來,造成場地廣泛污染,也會引發疾病。必須及時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有效預防動物疫病的發生和蔓延。
對洪水溺死的畜禽尸體,不要食用,更不能隨意丟棄,應對其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挖坑深埋或焚燒。對圈舍、圍欄、飼喂用具、運輸工具進行一次徹底大清掃,并全面進行嚴格消毒。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草木灰水、2%的燒堿溶液、2%-5%的過氧乙酸溶液進行消毒。如水源受到污染,可在每噸水中加入6-10克漂白粉進行消毒。
對洪災中幸存的畜禽和災后補欄的畜禽,應結合各地可能出現的疫病,及時進行疫苗接種,提高動物群體的免疫密度和免疫力。沒有遭災的畜禽,建議也進行一次強化免疫,防患于未然。
各級防疫部門應加強疫情監測和疫情報告,及時準確地掌握疫情動態,對炭疽病、血吸蟲病、豬囊蟲病等人畜共患病進行重點監測。動物飼養場和個人發現畜禽突然死亡或懷疑發生傳染病時,應立即通知當地獸醫人員確診,切不可隨意解剖和拋棄尸體,更不要食用和非法銷售。
做好畜禽及其產品檢疫,確保食品安全。重點是嚴把“四道關”,即產地檢疫關、交通運輸監督檢查關、屠宰檢疫關和市場監督檢查關。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畜禽抗病能力,力爭做到洪災過后無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