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雞是我國古老的家雞品種之一,它以雄雞善斗而馳名國內外。在國內曾有打雞、咬雞、軍雞之稱,在國外稱之謂英雄雞。在我國關于斗雞最早的記載見于《左傳》:“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金距。”又據有關資料,到春秋末期,斗雞之風已很盛行。據此,斗雞的馴養在我國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我國盛行馴養斗雞的地區甚廣,主要以河南省的開封、鄭州、洛陽、周口四城市為中心,河南省其他縣市也有馴養,此外如山東、陜西、河北、安徽、新疆、湖北、貴州、廣西等省均有飼養,但各地斗雞皆來源于河南開封市。斗雞在國外飼養見于英、美、印度、菲律賓、泰國、越南、西班牙、古巴等國。
一體態特征
斗雞的體態特征明顯區別于家雞,其前胸寬擴,全身羽毛緊湊,貼于體表,體軀堅實;頭孝體軀高大、腿細高有力。體重通常分為3個等級,大號斗雞雄雞體重4千克,母雞3.5千克;中號斗雞雄雞體重3.5千克,母雞3.25克;小號斗雞雄雞體重3千克上下,母雞2.5~3千克。此外,雄性斗雞體重有達5千克或更重者,但一般認為,體軀過大戰斗時動作緩慢而笨重,不利戰斗,故此很少馴養超大型斗雞。
斗雞愛好者,對斗雞的羽色亦有選擇,一般雄雞以青、紅、紫、皂的羽色為上色。青色斗雞即烏黑色羽毛,并略現青色光澤;紅羽斗雞,其頸、背羽色紅棕色,尾羽黑色或白沙色;紫羽斗雞的頸、背羽色為黑紅或紫紅色;皂羽斗雞的全身羽色暗黑褐色,而無光澤。除此之外尚有白羽斗雞、蘆花斗雞、柿黃斗雞等不同羽色。
頭小而堅實是斗雞良種的重要特征;耳孝冠形正直小而細者為上品,肉垂極校嘴形粗直且強大尖銳,嘴殼尖利者為優良個體。嘴殼顏色以黃、白兩色為良種。鼻孔需大而長。眼球顏色一般以白、黃、紅三色為佳,但以白色為上品,斗雞腿爪是戰斗的利器,腿足強健而略有彎度,彎度大彈跳力強,腿基部肌肉堅實有力,適于戰斗。雙腿間的距離宜寬大,爪宜細利,宜于取勝。
全身骨骼結構緊密,各部位骨骼的長短及粗細結構必須勻稱,是斗雞戰勝對手的最有利的基矗
二飼養與訓練我國飼養斗雞,一直延續著民間各戶分散喂養,分別訓練的飼養與訓練方法。一般每戶只養1~2只雄雞,4~6只母雞。這種飼養方法,可保證后代血統純正,也有利于雄雞的單獨訓練和管理。人所共知,斗雞的戰斗水平高低,主要在于日常的飼養和訓練,其要點如下:小雞孵出后,一般第1天不喂飼料,供給清水,環境溫度如同一般雛雞;第2天開始飼喂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熟雞蛋,也可飼以少量水浸泡過的芝麻;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并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30日齡后,適當增加昆蟲和雜糧的飼喂量,同時增加露天運動的時間及陽光照射,有助于雛雞正常的成長。
因各地喜于早春孵化育雛,故需注意育雛期間的保溫及天氣的變化;為了雛雞順利成長,民間還有夜間增加光照的,以延長雛雞取食時間,有利加速成長。
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公母雛雞已易于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于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于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
270日齡的幼雞,羽毛生齊,體格基本成長定型,可以開始進行初斗訓練。依據開封市的習慣,多在農歷十月初一日進行初斗,初斗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約持續15分鐘;初斗主要觀察參加戰斗雄雞的斗口,起腿打法和斗力,以作初步鑒定。農歷十一月初一日,再行第2次試斗,這次試斗時間可稍長,一般可持續半小時。兩次試斗后,對參戰斗雞的打法、斗爭技巧及斗力的優劣,已基本掌握,即可決定其取\'危?
但必須慎重對待,萬勿草率從事,以防有誤。此后對選留的個體,即可進行精心喂養和訓練。
民間習用的食具為瓢(葫蘆瓢),這種食具可以保護斗雞嘴殼的銳利,有利日后的戰斗。一般情況下,每月比斗1次,因此本階段的每期訓練時間應掌握在30天,其日程安排如下:斗后當天首先用溫水將其頭部和口腔內的余血洗凈,依據具體情況,適當涂以消炎藥物,防止感染或發炎。此刻需喂足量飲水。有人認為斗后雞體易產生內熱,可喂給大黃水(中藥)。此后開始喂給3天菜類為主的飼料,稱之為“三 菜”;然后再喂給3天青菜并混合少量高梁稱為“三花”;此后再喂3天數量較少的高糧稱為“三斜;再喂3天量略有所增加的主食高糧,稱為“三平”。通過上述12天的喂養,斗雞體內貯存的脂肪已基本消耗盡,在此期間每天供給足量飲水。此后增大食量,除喂給足量的糧食外,還加喂適量的動物性蛋白飼料,如雞蛋及肉類等,以增強體質,有利戰斗。一 般體重3.5千克的斗雞每天喂3~4個雞蛋的蛋白即可,民間一般習慣蛋黃不喂給訓練的斗雞。動物性蛋白的飼喂,需視雞的消化情況,以及體質和精神表現,隨時增減,以保持斗雞的適宜體重,以利于臨斗前最佳體重。在此階段,即可開始訓練,其方法是,清晨天明即把雞抱至寬敞的場地上大攆,雞向前走訓雞人在后方,跟隨并以小棍加以驅趕,使雞前行速度漸漸加快,時間可逐日增加,一般每天30~40分鐘為度,隨后將雞放回籠中,供足飲水;上午10時,放雞出籠,使其在廣闊的場地上自由活動,使精神和肌肉都輕松下來;12時喂食,飽食后入籠休息。民間喂養斗雞,每日食水分別供給,據說如此有利斗雞體質。下午3時,第2次放雞自由活動,此刻可進行適度驅趕,使雞適度前進,但也不使其大跑,約2小時后入籠休息。晚21時從籠內放出,在適度的燈光下飼喂,稱之為墊食,主要飼以動物性蛋白,墊食后再進行夜練,此時宜設燈光照明、并在地面墊以麻袋,以防磨傷足趾。
按照民間訓練斗雞的習慣,一般臨戰前2天停止訓練、使之休息,以利迎戰。此時,斗雞的體質健壯,威武風姿大長,精力充沛。
斗雞的爭斗性能極強,持續時間常延續2~3小時之久,但一般掌握在1小時以內決定勝負。
三參戰斗雞注意事項
1.體高適宜參加戰斗的雙方斗雞體高需相等或接近,兩雞體高相差太大,一般不宜相斗。
2.年齡相宜當年生的小公雞,要和當年的雞相斗,不過周歲前,不可與隔年老斗雞相斗。
3.體重接近或相同參斗雙方的斗雞體重相差不應超過250克。
4.兩強相遇勝負難分以一方雞主首先提出停斗者為負。若雙方雞主都不認輸,打到最后兩雞無力再斗時,由公正人裁判,其方法是在斗雞場中間劃一中線,兩邊各0.33米處各劃一線,兩斗雞各自站在一邊線上,兩頭相對,那只斗雞先過中線進攻者為勝方。
四繁殖
斗雞屬于玩賞品種家雞,論經濟價值遠遠高于一般家雞品種。雄性斗雞180日齡開始啼鳴,雌性斗雞270~300日齡開始產蛋,2~3歲產卵量最高,高產個體年產卵量不過百枚。
卵重30~50克。卵殼厚而堅實為淡褐色,較耐運輸。雌性斗雞多有就巢性。家庭飼養,每只雄雞可配4~6只雌雞。在河南飼養斗雞,均很重視選種,尤其重視良種血緣、民間選擇斗雞時常上查血親兩代以上為優良性能者,方可引進。
據河南飼養斗雞的經驗,良種斗雞的最佳繁殖年齡,雄性2~3歲,雌性3~5歲為最佳。按當地飼養習慣,種用斗雞雌雄分隔飼養,母雞每產卵1~3枚與雄雞合群配種1次或幾次。斗雞卵的孵化,在河南多選用母雞自然孵化,常選用體形較小體重較輕的家雞代孵,孵化期21天。孵化季節以早春1~2月為最佳。
斗雞是我國家雞玩賞品種,為發揚這一舉世聞名的珍稀家禽品種,開封市已于1984年成立了開封市斗雞協會,確信我國斗雞良種培育和訓養,在協會的組織下將會得到更理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