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裘皮需求量日漸擴大,近幾年來毛皮動物養殖業發展迅速。近期筆者通過對一些毛皮動物養殖場的走訪發現,大部分毛皮動物養殖戶在配制飼料方面,還是憑“感覺”隨意搭配,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毛皮質量不高、體況不均勻,生產狀況參差不齊。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毛皮動物在飼養過程中沒有統一的飼養規程和飼料標準。
眾所周知,毛皮動物養殖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離不開鮮飼料,像海雜魚、動物下雜等,沿海地區魚類飼料豐富,價格偏低,毛皮動物養殖一直領跑內陸地區。相形而下,內陸地區毛皮動物飼料資源匱乏,隨著養殖數量的急劇增長更凸顯不足,在毛皮動物飼料急需的情況下,一些有先見的從業者開始意識到商機,并上馬生產。但是毛皮動物飼料生產中卻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飼料標準滯后、缺失
沒有統一的營養標準。目前各個廠家使用的飼料營養標準還是多年前的標準,毛皮動物的生產性能較過去發生了很大改變,舊的標準已經過時,新標準修訂不及時,根本不能滿足當前毛皮動物生產需要。
相關部門管理不到位。據了解,目前專門為毛皮經濟動物服務的機構幾乎沒有,行業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進行規范和引導,僅有幾個自發組織起來的協會,因條件限制,心有余力不足。
以山東為例,全省1400多家飼料生產企業中專門從事毛皮動物飼料生產的企業卻寥寥無幾,更多的廠家是在意識到商機后,把原有生產線加以改進,兼顧生產,由于缺乏相關飼料知識和標準,使得這部分飼料質量難有保證。
更有甚者,在豬、雞飼料的配方上稍作改動,便堂而皇之的冠以“毛皮動物專用飼料”出廠銷售,這樣的“專用飼料”不僅對毛皮動物生產性能的改善起不到幫助作用,還可能會影響到毛皮動物的正常生長、繁殖。
飼料品質不高,品種單一
毛皮動物飼料品種相對單一,缺乏細化。大部分廠家只生產生長發育期和冬毛生長期的飼料產品,殊不知,毛皮動物不同生產時期對飼料要求的營養成分也大不相同,繁殖期、空懷期、靜止期,各個時期有各自的營養標準,自始至終飼喂同一種飼料產品,這樣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學的,在這樣的飼養條件下毛皮動物的皮張質量難以得到改善和提升。目前市場上僅有的幾個毛皮動物飼料種類大多通用,狐貍、水貂和貉子吃同樣的飼料,飼料粗放化,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毛皮質量始終上不去的原因所在。
飼料加工方式不適應養殖需要
毛皮動物本身的養殖特性要求以鮮飼料為主,而且主要是動物性飼料,飼料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必須適合毛皮動物的飼喂特點,而在傳統的飼料加工過程中,現代化的顆粒飼料。 或者粉料再加水飼喂的方式,一方面造成營養損失,另一方面動物采食不便或者不愛采食。所以毛皮動物飼料生產企業今后面對兩大課題,一是引導改變毛皮動物的飼喂方式,二是改進飼料加工工藝,適合毛皮動物養殖發展。
解決營養代謝疾病,飼料企業任重道遠
在國外,一個優良品種在規范的飼養條件下,能連續使用四五年,而引進到國內,能使用三年左右就很不錯了,就我們目前的飼料供應水平,不但縮短了畜種的使用壽命,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養殖成本,由此引發的營養代謝疾病更成為阻礙毛皮動物產業發展的瓶頸,以短毛黑貂為例,在國外一般成年體重都在8-9斤左右,國內大部分黑貂養殖戶的水貂大約在7斤左右,能達到8斤以上就很不錯了。我們花費高額費用從國外引進的良種,得不到科學的飼喂和飼養管理,導致品種嚴重退化,體長、毛色、產仔率都無法達到正常指標。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飼料問題導致的飼料中毒事件,讓整個毛皮動物養殖行業損失在數百萬以上。
呼聲:規范飼料標準迫在眉睫
毛皮動物養殖業發展至今,已經歷時半個多世紀,產值逾上百億元,如此快速發展的一個朝陽產業急需相關部門引起高度重視,筆者呼吁,各地政府在大力發展毛皮動物養殖業的同時,切勿只重數量而忽略質量,各地的毛皮動物散養戶養殖效益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毛皮質量不好,相同品種的狐貂皮張,國外能賣到500元/張,而我們的皮張只能賣到300元左右,這就是差距。
飼料廠家各自為政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想從根源上提高毛皮質量,解決現有飼料標準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毛皮動物養殖行業需要有一套相對規范的飼養規程和飼料標準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