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養殖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必須引起我們警惕的是,養殖業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已呈現出社會化態勢,污染若得不到有效治理,可能影響畜牧業發展的大好局面。
養殖污染在當前演變成社會性問題,與規模養殖的飛速發展有直接關系。原來的農村傳統養殖是一家一戶,養殖廢棄物可通過周圍農田及時施肥消化,形成良性循環;而目前國內規模養殖比重已超過50%,農牧業脫節嚴重,特別是隨著規模養殖專業化、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集中排放突破了環境自凈能力后,畜禽廢棄物這一原來寶貴的農業資源非但不能得到利用,反而成了污染周圍環境的“禍害”。
現實中經常看到的場景是:在一些農村養殖集中的地區,畜禽糞便隨地堆積,污水任意排放,特別是到了夏季,一些養殖場周圍臭氣沖天、蚊蠅成群,嚴重污染了周圍環境。據調查,一般小規模飼養的場戶都沒有專門處理畜禽糞便的設施,一些大型飼養場雖然有貯盛畜禽糞尿和污水的貯糞池,但由于使用不規范也有污染產生,如貯糞池底部不放水、糞池貯滿后不及時凈化處理、畜禽糞便隨意排放場外等,都造成了污染。
養殖廢棄物帶來的污染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厲害,它不僅造成生活環境的臟、亂、差,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恢復性的破壞。一是會污染空氣。糞便堆積發酵后,會產生氨、硫化氫、甲基硫醇等有害氣體,嚴重影響空氣質量。二會損壞水質。糞便能通過地表徑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體變黑發臭,并導致水中的魚類或其他生物死亡。三將占用和污染農田。四是傳播人畜共患病,給人和動物生存安全帶來隱患。
“污染不解決,養殖有可能走進死胡同”,這不是危言聳聽。據今年2月份公布的第一次中國污染普查公報顯示,中國的水污染源主要來自于農業,其中畜禽養殖污染最大,超過化肥和農藥。另有環保專家預計,2010年我國畜禽養殖糞便的排放量將達到45億噸,一部分地區養殖總量已經超過當地土地負荷警戒值,這些糞便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將占用和污染農田、污染水體、產生惡臭并造成極大的生物污染。
針對養殖污染治理問題,國家高度重視,出臺了相關治理條例,補貼了治理資金,并進行了生態防治模式的推廣工作,但相對國內龐大的養殖群體基數而言,治理工作一直難有實質性的突破。目前,國內仍有90%的養殖場沒有廢棄物專門處理設施,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當前養殖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
未來養殖污染的治理工作,其不僅關系到養殖業的發展進程,更是影響國計民生的生態大課題。特別是對農村人口眾多的我國來說,養殖業不僅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興支柱,也是開辟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產業鏈條,安排就業的現實選擇。因此,對養殖污染的治理,國家需要盡早、盡快實施有效綜合措施,以防“小污變大污”,攪了畜牧業發展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