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陸續(xù)舉辦的各類種豬拍賣會,年年是精彩不斷,大小種豬場都是卯足了勁想在這個舞臺上大秀一把。然熱場過后,卻又各回各的原點。有關專家認為,種豬拍賣會不能僅成為一個“秀場”,要還原其初衷和目的。那就是通過拍賣會的形式來營造重視良種的市場氛圍、來引導種豬場轉變理念,推動種豬業(yè)水平的快速提升。
一、種豬測定應采取場內測定為主、集中測定為輔的方式,勿本末倒置。
山東省畜牧獸醫(yī)局局長馮繼康曾特別強調,全面推行場內測定是今后種豬性能測定工作的重點。山東省原種豬場、一級種豬場、大型二級種豬場要率先建設配置場內測定檢測設施設備,實施全群測定;規(guī)范開展種豬生產性能測定,獲得完整、準確的生產性能記錄,作為品種選育的依據。實現不測定的種豬不出場,測定不合格的淘汰出場。
農業(yè)部要求,2015年起沒有測定成績的種公豬精液不得上市銷售。山東省從09年開始,生豬良補項目在招標省內一級以上種豬場作為供精單位時,種豬必須經過場內生產性能測定或省站測定;種豬來自省內或省外一級以上種豬場生產性能測定的種豬作為豬人工授精站許可證發(fā)放的必要條件。
同時,作為山東省種豬場更應切實結合《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實施,結合自身優(yōu)勢,做大做強與山東養(yǎng)豬業(yè)相匹配的山東種豬業(yè)。
二、種豬測定是種豬育種的首要工作。種豬場應練好內功,不要留戀于“秀場”。
選種是育種工作的核心。選種工作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測定、評估、留種。測定是選種的基礎,(遺傳)評估為選種提供依據,留種是選種的歸宿。豬種好不好要用數據來說話,而不是過多的偏重于體型、外貌、毛色。
著名育種專家、浙江大學傅衍教授說:“測定數量即數據的大小決定選擇強度。沒有測定就沒有選育。更不可能取得應有的選擇效果,核心群的選擇進展和改良將成為空話。我國聯(lián)合育種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其中最大的瓶頸之一就是,沒有開展性能測定。僅僅是形式上的標準多、規(guī)程多。以國外某大育種公司為例,他們擁有820萬頭豬的性能測定記錄,25個世代的完整系譜。若是人的話,可追溯到13世紀。同時,每年增加46萬頭豬的性能測定數據、每天對230萬頭種豬估計育種值。所以說育種就是對測定量的積累。”
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種豬的生產性能測定成為當前選種工作中最難邁出的一步。以山東省為例,目前開展場內測定的種豬場,僅有山東江海原種豬場等少數的幾家。投入大、時間長是難推廣的表象原因,而最根本的是認識不到位,對未來市場認識不清。“炒種”、以次充優(yōu)不可能長久,種豬市場也會逐漸健全,種豬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只有靠種豬的質量才能獲得和占有市場份額。2006年3月,江海原種豬場在山東省率先實施種豬測定評估工作,幾年下來,也慢慢嘗到了市場的甜頭。
嚴格、持久的場內測定是改良本核心群的根本措施,是培育專門化品系的核心技術,是夯實聯(lián)合育種與群間遺傳聯(lián)系的基礎之一。可以說,連續(xù)測定與強度選擇是育種場成敗的關鍵。因此,全面開展場內種豬測定,對于種豬場來說既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自信;對于我國種豬業(yè)健康發(fā)展更是一份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