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張斌是一家中型企業剛上任不到半年的業務主管,春節前夕,他順利啟動了連續三年都沒有開發成功的X地級市場,春節期間,這家曾經代理過三家名牌白酒的經銷商果然不負重望,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里就銷售了近40萬元,從而讓張斌喜上眉梢,以為總算是撈到了一條“大魚”,可以讓自己高枕無憂了。但好景不長,春節剛過,經銷商就找到張斌,告訴他說,淡季就要到了,為了維護市場,要求在原來公司給予其政策的基礎上,請張斌再向廠家申請5%的促銷費用,以用于渠道拓展和客情維護,同時也用以彌補由于銷量下滑而下降的利潤水平,否則,他就要將重點轉移到別的廠家的產品上,這讓張斌一下子傻眼了。 當時,在開發這個客戶時,張斌求勝心切。在幾次跟經銷商進行洽談時,老實的張斌為圖省事,最后將公司給他的政策權限即8%的返利政策以及隨車2%的促銷品搭贈一下子全部都拋給了客戶,而自己手中卻沒有留下一點多余的政策。在張斌看來,這是一種誠實的表現,也是一種“向”客戶的表現,更是一種“有魄力”的表現,運作市場時,他也告訴客戶,政策就這么多,這些政策,客戶除了可以留下一部分作為利潤外,其余的費用客戶都要將其用之于市場渠道建設與終端拉動,當然,也可以自由靈活地掌握使用,但前提是要有市場銷量。但張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種看似為客戶著想的辦法,最終客戶卻以淡季到來為由頭,翻臉不認人,再次向張斌提出了淡季額外追加促銷的要求,從而讓張斌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申請吧,公司領導肯定對這件事情大為惱火,會批評他不會使用營銷政策,甚至會撤他的職,不申請吧,面臨這個才啟動二個多月的市場的丟棄,又非常可惜,這讓張斌愁眉不展,寢食難安……
分析:案例中類似張斌的操作手法,想必很多營銷人員都遇到過,甚至有的主管還自己親身經歷過,案例中的張斌之所以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其實,與他經驗不豐富,不能夠巧妙而靈活地使用政策有關,他的失誤表現在:
1、急于求成。由于該市場曾經幾年來,都沒有成功啟動,因此,張斌在開發該市場過程中,表現得過于急功近利,幻想將所有的政策交給客戶后,自己就可以一身輕松,背靠大樹好乘涼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2、過于相信客戶。張斌本來想著憑自己“一腔熱心、誠心、真心”,能夠換來“放心、安心、舒心”,但結果讓他大失所望,甚至大跌眼鏡。雖然,他也一再強調地告訴客戶,政策只有這么多,要客戶靈活使用,但旺季一過,心懷叵測的客戶卻仍然以維護市場為噱頭,依然向廠家伸手要政策,讓張斌始料未及。
3、沒有預留費用。由于在跟客戶談判時,張斌過于“實在”,而將政策一下子拋出,因此,沒有預留任何費用作為掌控客戶與市場的“籌碼”,最終,讓自己失去了操作市場的“話語權”,并成為廠商兩頭都不落好、兩頭都受氣的對象,可謂讓人“很受傷”。
張斌的經歷,是讓人扼腕嘆息而又讓人深省的。由于缺乏給政策的技巧與方法,張斌誤入“沼澤地”,難以抽身,從而也給廣大的營銷同仁留下了深刻的警醒與啟迪,那就是,作為營銷主管,如何才能更好地去給政策?
對策:給客戶政策,是一門應用較為廣泛的的營銷學問,掌握這門學問,對于牢固地掌控渠道與市場,最終贏取市場,都將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曾經有這樣一則案例,一個賣糖果的營業員多年以來一直都是這家商場的銷售冠軍,當記者采訪其 是如何比別人多賣糖果時,她說了這樣一番話:別人賣糖果,都是先多拿,然后,一點點再減;而我卻是先少拿,而后再慢慢添,雖然,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但給人的感覺卻截然相反。這席話一語道破天機,說明了“添”永遠比“減”要好:你給政策時,可能客戶越來越歡喜,但當你縮減時,客戶卻會很不舒服,這就是人的心理。因此,抓住客戶的心理需求,是巧妙給政策、用好政策的核心與關鍵。
那么,結合上述案例,作為營銷主管,如何才能巧妙而靈活地給政策呢?它有哪些注意事項?
1、永遠給自己留有余地。無論經銷商跟自己是多么親近,甚至再套近乎,也千萬不要將自己手中的政策一竿子插到底。水至清則無魚,一旦你手里真的沒有資源了的時候,就意味著你的作用將會大打折扣,這尤其是對品牌力不強、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因此,給自己手中留點“誘餌”,是讓客戶乖乖聽話,受自己“驅使”的最有力的法寶和武器,那種恨不得將心都能掏給客戶的做法,最終注定會一廂情愿,并讓自己“傷心總是難免的”。
2、永遠都不要輕易相信客戶。無論客戶如何向你表達忠心,如何向你天花亂墜地表達衷情,都不要被客戶所迷惑,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與客戶保持各方面的距離,讓客戶看不透自己,是讓客戶“高看”而不是“小瞧”自己的關鍵,因此,即使是給政策,也要將講求策略與技巧,永遠不要讓客戶感覺到政策可以輕而易舉得到。容易得到的,往往都不珍惜,作為營銷主管,要想方設法去“創造”一些給政策的困難,從而讓客戶知道政策的來之不易,而更合理與珍惜地使用,從而也給自己留下充分的斡旋余地。
3、政策要一點一點給。作為營銷人員,如果政策一下子全部都給予客戶,那么,政策的價值感就基本喪失了,它極有可能就變成了客戶的多得利潤,而讓政策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政策要一點一點給,每一點政策都要讓其發揮作用,通過一點一點滴給政策,從而慢慢吊足客戶胃口,讓客戶始終處于一種“饑渴”狀態,能夠一直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牽著客戶的鼻子走。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策打水漂的風險,而讓好鋼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