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種惡劣的天氣均有不同程度的預警,如暴雨有黃色、紅色、黑色暴雨警告。養殖業的疫病是否也能有類似的預警系統呢?本文敘述了疾病預警系統的建立和啟動步驟,為養殖企業的疾病預警機制建立提供了一個參考模型。
在疾病可能發生之前發出警示性信息,并采取預防性措施,將疾病可能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種綜合體系,稱為疾病預警系統(Disease Alerting System,DAS)。
疾病預警系統的實踐操作一直困擾著醫學界和獸醫學界的科技工作者,該系統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經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疾病預警系統是防疫工作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標,比病后診斷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能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采樣的原則
進行疾病預警體系的建立,首要的工作是正確獲得機體的準確信息。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獲得的信息往往是滯后的,甚至是歪曲的。
獲得正確的信息,就要獲得正確的樣本。采集樣本的基本原則是:及時、真實和全面。
及時:獲得的樣本必須反映機體當時的情況,若樣本到達實驗室已經發生了改變,則樣本的及時性得不到保證;
真實:樣本的編碼體系必須科學、合理、準確,不得出現任何錯誤,更不得造假;否則,獲得的實驗室檢驗結果并不能反映機體的真實情況;
全面:獲得的樣本必須反映機體整體的情況。局部的病變不能反映機體的整體狀態,針對此項,建議采集血液樣本。
根據以上原則,采集的血液必須進行預保護,以防止出現凝血、脂血和溶血現象,防止出現腐敗現象,防止血液成分被添加的化學物質損傷(如EDTA、檸檬酸鈉和肝素,等)。
檢測指標的確定
評價機體的健康指標有很多種:抗體、抗原、病原、病理變化等等。但所有這些變化都僅僅是片面地反映機體的狀態。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只有機體的體液系統才能較全面反映機體的真實健康狀態,而體液系統的重要代表就是血液系統。
建立機體的疾病預警體系依靠血液學的評價方法。檢測的直接指標包括紅細胞數、白細胞數、血小板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等。
檢測的間接指標包括:營養不良指數、中毒指數、免疫抑制指數、炎癥指數、敗血指數和健康指數等。
上述評價方法參考流行病學家Hoffman數學模型略加修改。
健康指數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是建立疾病預警系統的重要依據。
預警等級的確立及應對策略
根據機體或群體的健康指數,設立三級預警體系。健康指數低于70,發布紅色預警信號;70-100之間,發布黃色預警信號;100以上,為正常狀態,設為無色預警信號。
無色預警:當群體的健康指數高于100以上時,該群體即為健康狀態,預警狀態為無色預警。此時僅保持正常程序即可。監測頻率:1次/季度。
黃色預警:當群體的健康指數在70—100之間時,該群體即為亞健康狀態,預警狀態為黃色預警。此時應該查找原因,消除病因,但須堅持保守療法,無須采用極端的治療措施(如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輸液,手術治療等)。監測頻率:1次/月。
紅色預警:當群體的健康指數在70以下時時,該群體即為病態,預警狀態為紅色預警。此時應迅速查找原因,對因治療,增加能量,提高機體血液含氧量,提高血液pH值。監測頻率:1次/周。
預警機制啟動和終止
無論是黃色預警還是紅色預警生效,均需要啟動預警機制,有針對性地采取各項措施,消除預警狀態。
若營養不良指數偏高(正常值為0):查找原因,強化營養。
若中毒指數偏高(正常值為0):調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減少重金屬的使用,減少霉變食品的使用,減少機體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機體的排泄功能。
若炎癥指數偏高(正常值為0):進行適當的抗菌和抗炎處理。
若免疫抑制指數偏高(正常值為0):設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提高抗病毒感染能力。
若敗血指數偏高(正常值為0):減少消毒藥的過度使用,減少疫苗的使用,進行適當的抗過敏處理,調整肝腎功能。
若機體的健康指數低于30(正常值為100以上),建議對該個體進行重癥監護治療,若是動物,則進行隔離或淘汰。
若機體的健康指數達到或超過100以上,預警機制終止,但預警狀態仍然生效,只是將紅色或黃色狀態調整為無色狀態,真正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將各地同一時間段內的疾病預警狀態(如圖)標注在電子地圖或紙質地圖上,即構成某一區域內的疾病預警地理信息系統(DAS-GIS)。根據疾病預警的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對流行病學研究提供更多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甚至可以預測或總結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