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蛋雞發育的整個階段來看,體型與全身骨骼發育呈高度正相關;在育成的8周內可完成體型的71%,體重完成27%;12周齡時腔骨長完成整個發育期的 90%以上;12周齡后生長減慢;20周齡腔骨可達最長,體重20周齡時達全期的75%;以后發育緩慢,一直到36一40周齡生長基本停止。40周齡后增重僅是脂肪。所以12周齡后,骨骼肌肉、內臟生長速度是不協調的。
為避免營養過剩造成脂肪沉積過多和發生脂肪肝病,應采取限制飼養措施。但是,現在蛋雞飼養已不采取限制飼養的方法,每個品種育種公司都有飼養標準,如:育雛期是否結束,以8周齡時的體重和脛骨長為標準;育雛的好壞看均勻度等。全群分點5%~10%抽樣,體重平均值增減10%范圍內個體數占群體總數的85%以上為理想,脛骨長平均值增減5%范圍內個體數占總數的95% 以上為理想指標,如果腔骨長達到標準(如迪卡雞腔骨長71-83毫米),立即改用育成料。反之,繼續用育雛料,不要看此時日齡是多少。
育成期用高能飼料,注重育成期體重,并每周稱重一次。最好每次稱定點,如果平均體重低于當時的標準體重,應提高能量,力爭使雞均勻一致。當平均體重達到18周齡未標準體重時,不管雞是否達18周齡,都應立即改用產蛋高峰料,同時增加光照。
以上做法的理論依據是引進蛋雞體型概念。體型包含骨骼、肌肉、脂肪。內臟的發育情況與體成熟和性成熟的關系。體重是體型的直觀反映,體重達到標準就意味著體成熟與性成熟幾乎同步達到蛋雞產蛋期要求的各種生理指標。育雛期注重腔骨長度,實質是骨骼的外在表現,如骨骼發育達到要求,可為今后體重增加ftT堅實基礎。
體量拴標就意味著已達性成熟。達到開產日,如果還一味地把體重已達標的蛋雞通過采用限制飼喂方法及控制光照,從而限制性成熟,使雞在20周齡開產,這就人為地使蛋雞產生不良應激,而影響產蛋成績。正確的做法是自由采食,通過抽樣,隨蛋雞不同體重階段配合適度。適時光照,使光刺激與體重同時向產蛋期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