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指動物體在致熱原刺激作用下,體溫調節機能發生改變,從而引起體溫升高,并伴有寒戰、多汗、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及精神沉郁、消化障礙、食欲不振、少尿。同時可能伴有皮膚發紅變紫、糞便干硬。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往往加重引起死亡。
病因分析
細菌性因素:這類因素感染豬只除引起豬體溫升高外,常常還有腸道機能紊亂和皮膚紅斑。臨床上常見的主要有豬急性敗血性鏈球菌病、丹毒、豬肺疫、傳染性胸膜肺炎、萎縮性鼻炎、豬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豬炭疽等。
寄生蟲性因素:豬弓形體病、豬附紅體病等。
病毒性因素:豬瘟、豬流行性感冒、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豬乙型腦炎等。
飼養管理因素:管理不當,受寒感冒,物理和化學因素的刺激,長途運輸,天氣驟變和大雨澆淋等是引發肺炎的主要原因;由于誤咽或灌藥不慎而使藥液誤入氣管等常引發豬異物性肺炎。
其他因素:這類能夠引起發熱的疾病包括母豬的子宮炎、母豬產仔熱、嚴重脫水等疾病和由于外源物質侵入如注射、外傷。
診斷要點
一般來說,發熱程度可反映疾病的性質、程度及范圍。微熱(體溫升高1℃)常見于局部炎癥或輕微的疾病及某些寄生蟲病,如口炎、胃卡他、豬蛔蟲等;中熱(體溫升高2℃)可見于消化道、呼吸道的一般炎癥及某些亞急性、慢性傳染病,如胃腸炎、支氣管炎、亞急性或慢性痢疾等;高熱(體溫升高3℃)可見于急性傳染病和廣泛的炎癥,如豬瘟、肺疫、流感、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急性彌散性胸膜炎、腹膜炎等;最高熱(體溫升高3℃以上)則見于嚴重的急性傳染病,如丹毒、炭疽、急性敗血型鏈球菌病等。
根據熱型辨證區分稽留熱:高熱持續不降。常見于豬瘟、丹毒、流感、大葉性肺炎、急性痢疾等。弛張熱:晝夜體溫波動超過1℃,常見于小葉性肺炎、胸膜炎、敗血癥、灶性化膿性疾病等。間歇熱:發熱與正常體溫交替出現,常見于血孢子蟲病支氣管炎及化膿局灶性感染。不定型熱:體溫變化無規律,常見于慢性豬瘟、慢性副傷寒、慢性豬肺疫等。
防治措施
治療首先應進行辨證,而后采取對癥療法和對因療法,同時應改善營養,加強護理。
消除炎癥可用抗菌類藥,條件許可時可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最佳藥物。遠征霉素25公斤體重/支,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阿莫仙50公斤體重/支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數天;炎熱-100每50公斤體重1支,每日1次,連用數天;超霸注射液50公斤體重/支,每2日1次,連用3次。
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時,祛痰可將氯化銨及碳酸氫鈉各1~2克,加入飼料中內服,1日2次;頻發痛咳,分泌物不多時,可應用上咳劑如磷酸可待因0.1~0.5克,內服,每日 1~2次,也可用鹽酸嗎啡、咳必清等止咳劑;10%氯化鈣液10~20毫升,靜注,每日1次,有利于制止滲出和促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