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育雛鵝十環節冬育雛鵝,就是將鵝通常的春季孵化提前到立冬時孵化。冬季孵化的雛鵝疫病少、生長快,經過幾十天的飼養育肥,脂肥肉滿,春節前后陸續上市,價格比春雛鵝高1~2倍,經濟效益特別好。冬季育雛鵝,要掌握好以下技術環節:
一、消毒 育雛舍在進雛前要徹底清掃,關閉門窗,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20~30分鐘,然后再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對雛鵝的運動場地及用具用0.2%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消毒或3%燒堿水噴灑消毒,每半月消毒一次。
二、溫度 剛出殼的雛鵝絨毛稀少,抗寒能力差,舍溫保持28℃~30℃為宜,以后每兩日降低1℃,直至常溫飼養。要留意觀察雛鵝的健康狀況,必要時適當調節溫度。
三、飲水 雛鵝飲水不足會影響其生長發育,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有助于清理腸胃,排除胎糞。對一周齡內的雛鵝,可以供給具有消毒殺菌功效的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水飲用。
四、開食 雛鵝開食要遵循“鵝不斷青”、“忌鹽忌腥”的飼養原則。開食飼料通常用大米煮成半生半熟的米飯,用冷沸水去除米飯的黏性,做到“生而不硬,熟而不黏,成顆粒狀,一撒就開”。將米飯撒在清潔的塑料膜或涼席上引誘雛鵝啄食,每次喂6~7成飽。兩周齡內雛鵝每日喂6~8次,其中晚上加喂一次。雛鵝從開食之日起就要逐漸添喂切成細絲狀的青綠飼料,做到少給勤添,并且強雛、弱雛分開飼養。
五、濕度 育雛舍濕度過大,既影響雛鵝生長,又降低溫度,還易導致雛鵝感冒和下痢;濕度過小,雛鵝體內的水分隨呼吸大量散發,致使殘留蛋黃吸收不良。因此,育雛舍要保持適宜的濕度,以60%~65%為宜。
六、通風 加強育雛舍的通風,防止雛鵝氨氣中毒。在通風之前要先提高舍溫1℃~2℃,在晴暖天的中午陸續開啟門、窗,讓雛鵝慢慢適應環境的變化,稍后可將雛鵝放出舍外活動,以利于其增強體質。
七、光照 冬雛鵝對光照的要求不高,只要保持育雛舍自然充足的光線就能基本滿足它的生長需要,如育雛舍內光線較差,也可以按每15平方米安裝一盞25瓦的燈泡以補充光照。
八、密度 據多年的育雛實踐證明,一周齡內雛鵝,每平方米飼養25~30羽;兩周齡內雛鵝,每平方米飼養20~25羽;三周齡內雛鵝,每平方米飼養15羽;一月齡內小鵝,每平方米飼養7~10羽。
九、放牧 雛鵝一周齡后,就可以下水。放牧時要選擇無風、氣溫較高的晴天進行,在飼養場附近水草豐茂的池塘或田邊讓鵝啄食青草,切不可在噴灑過農藥或其他有毒物質的地方放牧,以防雛鵝中毒和感染疫病。雛鵝在下水游牧后,待其抖干絨毛的濕水、梳理好絨毛、保持鵝體干燥清潔后方可被趕回育雛舍。
十、防疫 雛鵝出殼后即注射0.5毫升的高免血清,一周齡內注射1∶100倍稀釋小鵝瘟疫苗1毫升兩周后再注射1∶50倍稀釋小鵝瘟疫苗0.5毫升,一月齡后注射一次禽出敗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