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仔豬腹瀉常見多發,主要表現為:腹瀉、消瘦、脫水、被毛粗亂,衰竭死亡;病死豬皮膚蒼白或呈暗紅色,暴發或散發,治療效果較差。病因可分為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傳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冠狀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大腸桿菌感染、產氣夾膜梭菌感染、豬球蟲感染、沙門氏菌感染、豬痢疾;非傳染性因素常見于氣溫驟變仔豬受涼、母豬無乳或少乳造成仔豬低血糖癥表現的腹瀉癥狀等。
一、流行病學與發病規律的鑒別:
1.發病時間的差別:大腸桿菌和梭菌可感染新生仔豬造成1—2天即發生腹瀉發??;豬球蟲感染常發生于1周齡;冠狀病毒可造成1周齡左右的仔豬發生傳染性胃腸炎;豬痢疾常發生于2周齡;沙門氏菌常見于3周齡以上。
2.發病率的差別:一般而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率較細菌性腹瀉的發病率高。如冠狀病毒感染造成的仔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可達到100%;輪狀病毒感染發病率一般低于40%,死亡率低于10%;產氣夾膜梭菌感染每窩內數頭發病,多呈個別發生;豬痢疾成窩
散發。另外了解豬群免疫接種情況及既往病史也有助于鑒別診斷。
二、臨床表現的鑒別:
1.臨床癥狀:大腸桿菌感染體表蒼白、脫水;球蟲感染或輪狀病毒感染病程稍長可見被毛粗亂消瘦;流行性腹瀉可見嘔吐、脫水。豬痢疾則常不表現脫水癥狀。低血糖癥則表現虛弱、體溫低和神經癥狀;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以及血凝性腦脊髓炎可出現明顯的嘔吐癥狀。
2.糞便:糞便的數量、形態、質地、顏色和酸堿性對疾病的鑒別也有幫助。如傳染性胃腸炎感染水樣糞便、有腥臭味、呈酸性;輪狀病毒感染糞便水樣或糊狀,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呈酸性。球蟲感染糞便灰黃色糊狀或水樣,惡臭,呈堿性。大腸桿菌感染糞便黃白色,帶有水樣氣泡,有惡臭,呈堿性。豬痢疾則可見水樣帶血糞便。
三、剖檢鑒別:
因仔豬體型較小,臟器機能不全、免疫機能低下等原因,造成病程較短、病變往往不典型,增加了現場剖檢鑒別的困難。全面系統認真細致的剖檢在現場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病理剖檢觀察的部位有:
1.腸系膜乳糜管:乳糜管是腸道吸收的營養沿腸系膜運輸機體的通道,正常生理條件下腸系膜上的乳糜管清晰可見,內充盈乳白色的乳糜。當冠狀病毒仔豬造成腸道吸收障礙,使乳糜管中乳糜數量大大減少,以致乳糜管空中因缺乏乳糜變成空虛、難以觀察到乳糜。而大腸桿菌感染時還可觀察到乳糜管中白色的乳糜。低血糖癥時因無營養可吸收乳糜管中也無乳糜存在。
2.胃腸道內容物及腸粘膜的檢查:產氣夾膜梭菌感染時可見腸道中明顯積氣。冠狀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時腸道內充盈白色稀薄內容物。豬球蟲感染在后段腸道粘膜面上可形成較明顯
的纖維素性壞死。產氣夾膜梭菌感染??梢娍漳c、回腸粘膜面上形成出血,在慢性病例中可纖維素性壞死形成固膜性炎。豬痢疾則在大腸粘膜形成出血和纖維素性壞死。
3.胃腸道漿膜的觀察:大腸桿菌感染在腸道漿膜、胃大彎、結腸襻等部位可見水腫,梭菌感染時,常見漿膜淤血呈暗紫紅色;在嚴重感染的病例中,可見腸道漿膜及腸系膜有氣泡形成。傳染性胃腸炎感染時腸道內容物增多、腸壁、變薄呈半透明狀。
4.其它部位:豬瘟、偽狂犬、弓形體等病也可以造成腹瀉變化,但不是主要病變,在剖檢時要根據其它系統的病變進一步鑒別。
四、預防與治療:
1.做好產床及欄舍周圍的衛生清潔工作,同時選用合適的消毒劑按照說明和實際情況配置消毒水,對欄舍進行徹底消毒。母豬產前乳房、陰戶消毒,仔豬剪牙、斷臍、斷尾消毒,防止感染。消毒液應定期更換,使之有效。
2.新生仔豬其機體溫度調節系統不完善,對環境溫度有較高的要求。仔豬保溫箱內溫度應保證在25℃以上(剛出生的小豬溫度要稍高,在30℃以上),保持產床干燥、舒適。
3.腹瀉將引起脫水酸中毒和離子失調,病豬常因此而死亡。補充適宜的電解質溶液是治療的關鍵??捎脺厮芙庋a液鹽(NaC1 3.5克+NaHCO3 2.5 克+KC11.5克+葡萄糖20克溶于1L溫水中)給小豬飲用;脫水情況較為嚴重者采取腹腔注射葡萄糖氯化鈉溶液的方式進行補液。
4.加強母豬飼養管理,母乳的質量是影響仔豬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