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同事小丁,為人真誠,工作熱情,吃苦耐勞,但就是業績達不成很好的提升,幾年下來業績幾乎在一個水平線上,最近他最重要的一個客戶又出問題了,他向我請教怎么辦,我仔細聽過他的描述客戶的狀況后,我建議他去找客戶面談,他說客戶比較忙一直是沒有時間見面,我說不如把客戶約出來吃頓飯,小丁說:我已經把出廠價給他了我沒有利潤,還要請他吃飯嗎?再說別人都請他客,我就想在服務方面做的比他們好,我不想和別人一樣,問題出來了。
做銷售的“陣痛期”
回想起自己做業務的親身經歷,在自己越不掙錢的,就越想省錢連請客吃飯的次數都減少了,可越省錢就越掙不來錢,這就是一個思想的惡性循環,在中國這個特別講究感情的社會環境中,少了請客吃飯,就像少了做銷售的文化,少了做業務的核心;一天我突然明白起了這個道理,我自己可以苦,控制自己的生活費和各項開支,但對重點客戶我決定“大出血”,即使再心痛也要奉陪到底,其實這個階段只不過是一個陣痛期,這個時期我們要拉緊褲腰帶挺過去,只要我們挺過去了,我們就會很好的“活”過來了,業務的難關也就渡過了。
再投入
有了陣痛期的教訓,我再也不會讓我的銷售生涯重新返回陣痛期,人有時候賺錢也就想把錢全部裝進自己的口袋里,但我自己計劃是要拿出40%的利潤再投入,不過這次方向有二個,老客戶,一個新客戶,按40/60原則分配,并決定每月的工作計劃走程序,就是分別是維護老客戶(請客)——開發新客戶(請客)——尋找新客戶,按照這個簡單的程序走了四年,我的銷售業績連續四年是全公司評比第一名,再投入確實使我保住了老客戶,開發了新客戶,我的腰包也因為我的再次投入越來越鼓。有的人往往是開發新客戶不顧一切,但到了后期就輕視了客戶的維護,總認為自己很穩定了,其實在你不住意的時候,別人已經在攻你的城了,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像做新客戶時的那種心態,保持和客戶的交往頻率,只有再投入才會形成滾雪球式的發展,業務越來越大收入才會越來越大。
挑戰極限不能有滿足感
我們的團隊中,有好幾個原來都是排頭兵,但到后來卻都是慢慢的幾乎到了淘汰的邊緣,原因是什么?—滿足感,他們一開始的思想就是現在已經掙的錢差不多了,不如全部掙的錢都收入囊中吧,所以就少了開發力,少了進攻力,多了享受,多了滿足,不過這樣的人還有才華,就是一到淘汰邊緣上就可以再行動起來,少有點成績就又滿足了,結果從始到終都是平庸者,要想做的比別人好,做的比別人優秀,就必須有一種永不滿足感,要挑戰極限,再加上自己比別人的加倍努力,才可以實現自己的跨越式的發展。
杜絕小農意識
受過苦難的農民都有個習慣,就是光掙不花,就是種了糧食賣了錢,一般攢起來了,平時吃的是自己家種的,除了油、鹽、醬、醋基本上不需要花什么大錢,因此農民一輩子幾乎是很難翻身;但做銷售和做生意就不能這樣,做銷售就要進究再投入,怎么樣才能夠廣結人脈,講究怎么樣才能夠實現倍增,所以投入是必要的,是必須的,是一定的。
其實做銷售業務就好比種莊稼,按程序辦事就非常科學:播種→管理→收獲→播種→管理→收獲……一個圓周循環規率;做銷售業務也就是投入→維護→收獲→再投入→再維護→再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