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食品消費中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呼喚,在居住需求上對環境質量的提高以及我國人均可耕地的減少、部分城市民工荒的出現等情況,都要求養雞生產走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
規模化、集約化的飼養方式能保證先進飼養技術的及時實施,防疫系統工程落到實處,產品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并能產生規模效益。在美國百萬只以上規模蛋雞企業已占整個2.2億只蛋雞飼養量的50%以上。
一個雞場飼養多少只雞才算是規范化、集約化,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一般認為:一個一萬套的祖代雞場,或者5萬套的父母代雞場,或者10萬只的商品代雞場,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飼養量在10只以上,都可視為規模化、集約化的雞場。
未來的規模化、集約化的雞場要求:全進全出、密閉式飼養,機械喂料、撿蛋、清糞、雞舍內溫度、通風、光照等由電腦自動控制,清除出來的雞糞直接烘干、打包。雞蛋則隨著輸送帶到蛋庫,直接進入雞蛋分級機器,然后進行清理、分級、噴碼、包裝。
規模化、集約化的雞場還可以大大節約勞動力,在英國規模為10萬只的育雛、育成雞場年飼養3~4批,需勞動力2名,一個20萬只的商品蛋雞場需工人6~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