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防寒保暖。冬季氣候寒冷多變,由于外溫太低,常使雞舍溫度下降。沒有采暖設備的雞舍,會嚴重影響產蛋率。尤其是早春2~3月份的雛雞進入冬季后會因舍溫下降而換毛停產。
在一般情況下,可采取適當增加飼養密度,并閉門窗,加掛草簾、飲用溫水和火爐取暖等方式進行御寒保溫,使雞舍溫度最低維持在3℃-5℃之間。
雞產蛋的適宜溫度13~20℃,而13~16℃產蛋率最高,15~20℃飼料利用率最高。因此,要給雞創造持續高產的適宜環境溫度。一般在入冬前做好防寒工作,如維修雞舍、堵塞漏洞、夾防風障、用塑料布將窗戶釘嚴,按照要求密度將雞裝滿以提高舍溫。如舍溫過低可在雞舍內搭火洞供暖。
通風適度通風。冬季由于氣溫較低,雞舍門窗關閉較嚴,通風量減少,但雞排出的廢氣和雞糞發酵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卻依然存在,易誘發雞的呼吸道等疾病。多通風換氣。雞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呼吸時所需要的氧氣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同等體重其它動物的 2~3倍。
雞糞在微生物、溫度、相對濕度的作用下可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使舍內空氣不斷受到污染。如果被污染的空氣不能及時排出舍外,有害氣體的濃度就會不斷增加。當雞舍內氨氣含量達到20ppm,5周以上時,雞就會發生肺水腫、充血;如果氨氣含量達50ppm,幾天之后雞就流淚、流鼻涕,發病率增加,產蛋率明顯下降。一般要求氨氣含量低于16ppm、二氧化碳低于0.5%、硫化氫低于10ppm。一般養戶沒有測定有害氣體的儀器,所以要求人進入雞舍感覺沒有異味即可。
濕度減少潮濕。冬季雞舍內通風量小,水分蒸發量減少,加之舍內的熱空氣接觸到冰冷的屋頂和墻壁會凝結成大量水珠,造成雞舍內過度潮濕,給細菌和寄生蟲的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因此,一定要強化管理,注意保持雞舍內的清潔和干燥,及時維修損壞的水槽,加水時切忌過多過滿,嚴禁向舍內地面潑水等。
光照補充光照。冬季夜長晝短,蛋雞由于光照不足會引起產蛋率下降。為了克服這一自然缺陷,可采用人工補充光照的方式進行彌補。在一般情況下,每天光照的總時間不應低于14個小時,也不能超過17個小時。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為12個小時,每天就需要人工補充光照2-5個小時。
人工補充光照。光照對雞的性成熟、產量、代謝及行為等都有較大的影響。高產雞要求光照時間為16小時,由于冬季日照時間短,只靠自然光照是不夠的,必須人工補充光照。一般要求育成雞21周齡光照達12.5小時,以后每周增加半小時,直至增加到每天光照16小時,要求每平方米清潔。給光方式可采用早晚清舍補光法,即早5~7點,晚上以5點開燈到9點閉燈。
能量適當提高日糧中能量。一般來說,育成雞于141日齡上籠以后,可繼續喂上籠前的飼料。上籠一周改喂產蛋前期料,當雞產蛋達5%時換產蛋高鋒料。進入冬季要適當提高日糧中的能量,使每只雞每天能攝入350大卡的能量。要使產蛋率達90%以上,日糧粗蛋白應為17~18%。產蛋高峰過后,應隨產蛋下降而降低日糧中粗蛋白含量。另外,要飲溫水。
增強體質。冬季雞的抵抗力下降,要特別注意搞好防疫防病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接種。根據實際情況也可定期投喂一些預防性藥物,適當增加飼料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消毒免疫定期消毒。消毒工作應貫穿養雞的全過程。冬季氣溫較低,細菌的活動頻率下降。但冬季氣候寒冷,雞的抵抗力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暴發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