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防疫、藥物保健在豬場生產過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在極大程度上遏制了豬群中潛在病原體的威脅,為原本就處于亞健康狀況的豬群增加了一道強而有力的健康保險屏障;藥物保健,直接殺滅、清除病原體,有效地凈化了豬體的內環境。然而目前眾多中小豬場在實際用藥過程中,對豬體內影響藥物吸收的限制性因素的認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造成“病到急處亂投藥”的混亂局面。
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取決于:藥物本身的理化性質;藥品的性質;藥物在豬體內的吸收部位;豬體的機能狀態;日常飲食狀況。進行豬群預防保健或疾病治療時,要求豬場技術人員在選用藥物時,必須對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和病理因素有全面的理解,這樣才能保證藥物的療效并能避免潛在的藥物之間、藥物與營養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 豬場常用給藥途徑
藥物可通過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等多種途徑達到全身吸收的效果。每種給藥途徑都各有優缺點。而藥物作用在體內的發揮又受到用藥部位的血流分布、藥物的理化性質和吸收部位的病理環境等。
表1常用給藥途徑
給藥途徑 | 快,100% | 優點 | 缺點 |
---|---|---|---|
靜脈注射 | 100%,吸收速度有輸液速度決定 | 更精確控制血藥濃度,可用于脂溶差的或刺激性藥物 | 輸液需要一定的技術,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滲透、壞死、膿腫等。 |
肌肉注射 | 水溶液吸收快,油類或黏度較大的吸收慢 | 操作簡單,省時 | 疼痛,連續在某部位注射時,注射部位易發生組織損傷 |
皮下注射 | 水溶液吸收快,緩釋處方吸收慢 | 適用于仔豬 | 吸收速度受流量和注射量限制。 |
口服給藥 | 吸收速度不如靜脈和肌肉注射快 | 安全,簡便 | 受消化道內環境和飼料中營養破壞。 |
靜脈推注 | 快,100% | 適用于立即起效的藥物 | 副作用大,可能產生過敏反應 |
由于受PH值和消化酶的影響,部分藥物在胃腸道中不穩定,不宜口服。疫苗大多因為太不穩定而不能口服,常采用注射給藥。皮下注射藥物的吸收速度比靜脈注射的慢,在病理環境下,多采用肌肉或靜脈注射。
口服給藥是豬場最常用的給藥方式,若藥物通過口服方式給藥,則必須首先進入循環系統,再經過擴散或轉運到病理部位發揮作用,產生療效。所以口服給藥時必須考慮以下因素:消化道內的酸堿度、飼料的影響,消化酶的酶解,藥物在消化道內各部分的滲透性,胃腸道的蠕動,機體的營養狀況等。
二、 消化道生理
整個消化系統由口腔、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結腸、指腸),主要功能包括分泌、消化和吸收三方面。
表2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及影響因素
消化部位 | 分泌相關物質 | 功能 | 易產生病變的影響因素 |
---|---|---|---|
口腔 | 水、黏蛋白、淀粉酶 | 濕潤食物、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口腔分泌的粘液具有抗菌等保護作用 | 剪牙時消毒不嚴,易產生細菌性傷口感染;口蹄疫、水皰病等病毒導致口腔黏膜潰爛,影響采食和消化液的分泌 |
胃 | 胃蛋白酶、胃泌素、鹽酸、碳酸氫鈉 | 將攝入的蛋白質消化成大的多肽片段;吸收無機鹽、水、酒精;胃泌素和碳酸氫鈉保護胃壁,避免自體消化 | 氣溫,濕度,飼料營養含量、霉變、顆粒大小,飼料中硬雜物,飼養密度、斷奶轉群等多種應激可造成胃潰瘍、嘔吐等癥狀。 |
小腸 | 腸胰蛋白酶、腸胰脂肪酶 | 對糖、脂肪和蛋白質進行徹底消化;吸收糖類、脂肪和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 | 細菌、病毒感染,飼料營養、寄生蟲、飼養條件等應激造成腹瀉、脫水;長時間用藥破壞腸道微生態,易產生便秘。 |
大腸 | 吸收無機鹽、維生素、水;利用腸道正常菌群發酵消化部分纖維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