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銷讓員工變身經銷商
對于多數食品企業而言,借助通路的中間商,進行深度分銷,深度掌控終端網絡,獲得規模上的優勢,日漸成為一種主流。
但是,這種模式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卻又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制約市場的發展。
實施深度分銷后,企業直接掌控經銷商銷區內的終端網絡,經銷淪落為物流配送商。因為擔心企業在網絡健全后過河拆橋,經銷商容易變得注重短期利益的變現,例如套取市場費用、截留促銷政策等。
其次,深度分銷雖然能夠達到市場重心下沉的目的,但是在通路扁平化的同時,企業的內部管理層次往往會隨之增加。由于經銷商大都轉化為企業的物流配送商,企業的辦事處或分公司不得不接手更多的服務和管理職能。如此一來,各區域經理就要搭臺建班子,向總部要求追加費用額度和追加優惠政策,一時間導致整個區域市場的運作費用大幅度提高,相關資源投入也居高不下……也就是所謂的“扁平化陷阱”。
鑒于以上原因,很多企業采取在部分地區對業務人員實行“大包干”的模式,讓員工成為經銷商,即將有一定市場運作經驗的員工(一般為區域經理或業務員),轉變為企業的代理商或經銷商。
這種模式,曾讓不少企業取得了成功。例如,豐谷酒業專門針對部分酒企業務人員既熟悉白酒運營規律、又具備網絡資源的特點,推出“你創業、我出資”活動,迅速調動了一部分業務人員的積極性,打開了局面。
逆向創新讓代理商成為員工
但是對于一些新興的食品企業而言,往往由于沒有成熟的市場團隊,因而不具備進行上述創新的基本條件。
那么,能不能通過創新,找到一種既能快速啟動市場,而又兼具經濟性的樣板市場啟動模式呢?最近,我們在構建新型廠商關系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對于多數中小食品企業而言,產品往往缺乏足夠的壁壘,市場上模仿者出現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無論是出于迅速獲利還是搶占藍海的考慮,都必須快速啟動市場。
如何快速的建立樣板市場、快速營銷啟動,此時,充分發揮代理商或者經銷商的“地頭蛇”的積極性,就變得很重要。因為對于一個區域局部市場的了解,代理商絕對比企業了解更多。
我們目前嘗試的模式可以概括為:讓代理商成為員工。
代理商首先作為企業的辦事處經理,和企業員工一樣,享受企業正常的工資、福利,并承擔一般企業區域經理正常的市場管理職能。
也就是說,在公司員工會議上,代理商是以公司區域經理的身份出現,必須遵守相應的崗位職責,例如填寫各種市場報表,制定區域市場營銷任務等等。
而在代理商會議上,代理商的角色又會歸位。以前代理商想做一個促銷活動,需要與廠家市場人員事先協商,然后層層上報、批復。現在所有的市場費用、政策直接有效到達,明明白白的放在代理商面前。
這種角色轉變對有進步要求的代理商來說,是極其有刺激性的。
讓經銷商享受一般員工待遇,表面看是企業又增加了一項支出,但實際上,企業節省了辦公費用、倉儲費用、物流費用,還獲得了促銷政策的不流失,促銷產品的有效到位、管理的有效控制。由此節約的成本,實際上遠遠超過發給經銷商的工資。
尋找幸福的廠商關系
在我們這種模式進入實質運營后,經銷商的積極性遠超我們預期。坦率地講,對于這些大大小小的個體老板而言,工資的激勵意義遠遠大于其金錢效用。
過去,廠家的通常做法是尋找經銷商時當神敬,合同簽訂后,當賊防;公開場合講的是雙贏,實際操作卻是控盤與反控盤。很多廠家的發展,實際上是不斷淘汰與更換經銷商的過程。而我們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次尋找幸福的廠商關系的有益嘗試。
我認為可以看做是從傳統的廠商關系,轉變為一體化和平等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過程,即實現企業對經銷商的集體控制和融合,使二者在分別實現自己的利益的同時,也在為達到共同的營銷目標而努力,追求雙贏或多贏。
盡管這種模式在我看來,對企業管理能力和洞察能力要求極高,并不具備大規模復制的可行性,目前也無法用經驗來判斷這種模式未來的成敗,但是我們無法回避這樣一個現實,經銷商這一特殊的群體正在發生著改變,針對區域市場的特性,積極地調整廠商關系,嘗試新的合作模式,誰最先走一步,誰就有可能占據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