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養豬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了人們對豬肉的需要.而且還為當地農村產業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對當地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養豬場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豬糞尿等排泄物,豬糞尿中含有大量未被消化吸收的氮、磷等營養成分,最易破壞生態環境。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由于豬對蛋白質飼料的利用率不高.飼料中50%~70%的氮以糞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體外。未經處理的豬糞便.一部分氮揮發到大氣中增加了大氣的氮含量.嚴重時構成酸雨,危害農作物,其余大部分則被氧化成硝酸鹽滲入地下或隨地表水流人江河.從而造成更廣泛的污染。另外.豬糞尿中的含氮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降解,產生大量揮發性脂肪酸和氨氣、硫化氫、乙硫醇、三基甲胺等有害氣體,這些惡臭物質都能影響人畜的生理機能.刺激嗅覺神經與三叉神經.對呼吸中樞產生抑制作用.影響人畜呼吸功能。氨氣具有強烈的揮發刺激性氣味.還能夠使豬生產性能下降。
磷是影響水質和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的主要物質。谷物飼料中的植酸磷.在生豬體內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排入江河后,由于過量磷刺激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導致水中溶解氧耗盡.植物根系腐爛,魚蝦死亡。這些腐敗物質在水底層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氣、硫醇等惡臭物質,使水域成為死水.造成江河的水體富營養化.進一步造成危害。
從豬的營養學角度來說.氮和磷具有很重要的經濟價值。因此,如何提高養豬業中氮、磷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磷的排泄及污染,對于減少飼料資源的浪費,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利用營養調控減少氮、磷污染的措施
2.1 準確預測豬的營養需要和飼料的營養價值
營養物質供給過量是導致氮、磷排出比例增加的直接原因。而準確預測豬的營養需要和飼料的營養價值.采用多階段飼養.正確配制飼糧.可以彌補因飼料成分變異或不能準確確定所用原料養分利用率而對飼養效果的影響,減少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出量。測定生豬營養需要量時,所選生豬要有代表性,基礎日糧、營養水平及環境條件盡量與生產性能相符合,需要量應以可利用氨基酸和磷表示。飼料原料中氨基酸和磷的含量變異較大,因而不僅要測出各種氨基酸和磷的含量,還應測定各種氨基酸的回腸消化率和磷的全消化道消化率,才能準確地反映飼料原料營養價值。
2.2利用理想蛋白質技術配制飼料,減少氮的排出量
飼料配制僅考慮粗蛋白水平是不夠的.理想蛋白質技術是完全按照豬的生長需要.以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提供足量的各種氨基酸。它不僅可以完全反映整個生命周期中機體組織內氨基酸組成的動態變化,還可以反映豬種、性別、豬齡、成熟程度、環境及其他因素對氨基酸組成的影響。因此在養豬生產中采用理想蛋白質模式的最大優越性就是所配制的日糧既能使豬進食的氮最大量沉積.又可充分發揮豬的生長潛力.提高飼料的轉化率.減少營養元素的損失。據研究證實.按照理想蛋白質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來配制符合豬營養需要的平衡日糧.可將傳統日糧的粗蛋白水平降低3個百分點,而日糧中粗蛋白水平每降低l%.氮的排泄量平均可減少8%.氨的排放量降低10%.但豬的各項生產性能不減。
以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為基礎配制氨基酸平衡日糧的方法是通過補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2%~4%),從而使氮的排出量顯著減少。這種方法既節省了蛋白質資源又減輕了環境污染。據有關研究報道.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添加合成氨基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蛋氨酸).可使氮的排泄量降低25%。育肥豬日糧中補充0.35%賴氨酸、0.16%蘇氨酸和0.07%色氨酸.可降低蛋白質4%,而不影響生產性能,并且可減少氮排出量29.3%。通過添加合成氨基酸.使豬飼糧蛋白質水平由l8%降到10%,可使新鮮糞尿中氨與總氮含量分別降低40%與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