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金在牛口蹄疫防治中的應用
牛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動物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口腔黏膜、蹄部與乳房皮膚發生水皰與爛斑。牛常見于口腔與蹄部。本病傳播迅速,感染與發病率高,雖病死率不高,但常引起大規模流行,造成很大經濟損失,是世界各地廣泛重視的傳染病之一。獸藥生產廠商 香港新亞生物藥品有限公司 研制的 牛蹄金 對防治牛口蹄疫療效顯著。
1.病原
本病病原體為口蹄疫病毒,屬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具有多型性與易變異性,目前已知世界上有7個主型與65個亞型。各主型之間不能交叉免疫,同一主型的亞型之間有部分交叉免疫。
2.流行特別
在自然流行時,主要侵害偶蹄獸,其中以黃牛、奶牛最敏感。病畜及潛伏期(帶毒)動物是最危險的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經過消化道傳染,通過被傳染的飼料和飲水侵入機體內,也可經損傷的黏膜和皮膚(尤其是蹄部)感染。流行特點:傳染性強;沒有嚴格的季節性;傳播迅速,流行面大;有一定的流行周期,即每隔1~2年或3~5年流行1次。
3.臨床癥狀
潛伏期2~4天,長的1周左右。病牛體溫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反芻停止,流涎和咂嘴,開口時有吸吮聲。1~2天后,在唇內、舌面、齒齦和頰部黏膜,以及蹄部柔軟部皮膚上,發生大小不一的水皰,小如綠豆,大如拇指,有的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水皰。這時病牛流涎增多,流出大量帶泡沫的線狀口涎,持滿口角及唇邊。水皰多于一晝夜破裂,形成邊緣整齊、底面淺平的紅色爛斑。病牛體溫下降,如無繼發感染,從潰瘍邊緣生出新的組織,逐漸愈和。如細菌繼發感染,可引起深部組織糜爛、化膿和壞死,甚至蹄匣脫落,病牛站立不穩或臥地不起水皰有時也可發生在乳頭和乳房部皮膚、鼻孔及眼睛周圍,并形成潰瘍,引起局部炎癥,奶牛產奶減少或停止。如蹄部發生病變,則病程需要2~3周或更長。
惡性口蹄疫見于犢牛和機體抵抗力低的病牛在感染強毒時。病毒主要侵害心肌,呈急性心臟麻痹死亡。發病后病高度沉郁、虛弱,肌肉戰抖,心跳加快,節律不齊,食欲反芻停止,行走不穩或臥地不起,很快死亡。吃奶犢牛多無特征性水皰和潰爛,有時有出血性胃腸炎癥狀。惡性口蹄疫有時發生典型,但在恢復過程中,突然惡化而呈惡性經過。本型病死率可達25%~50%。
6.防治措施
(1)預防:據“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綜合性防疫措施。
(2)治療:專人護理,給予清潔飲水,并加入少量食鹽,喂青草或軟干草,不能吃草的病牛應喂給麩皮稀粥、米湯或玉米面粥等柔軟食物,必要時灌服。 香港新亞生物藥品有限公司 研制的治療牛口蹄疫特效藥—— 牛蹄金(精制牛多克隆血清抗體),系將牛口蹄疫病毒經適宜的細胞增殖、純化、濃縮,同多殺性巴氏桿菌滅活濃縮抗原混合,加適宜佐劑作為免疫抗原,選健康青年牛作為免疫對象,經特定免疫程序,多次免疫后經過效價測定、特異性測定合格后屠宰,無菌采血,分離血清,滅活后過濾而成。主要成分為免疫球蛋白IgG及少量IgA、IgM,專用于牛口蹄疫緊急預防與治療,能夠提高免疫力,增強犢牛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