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管理不善,籠養蛋雞易出現以下幾種疾病:
1脂肪肝出血綜合征
本病病變包括腹部累積大量脂肪,肝臟腫大,并有凝固血塊,說明雞死之前發生了出血現象。死亡是由于母雞下蛋用力過度,損害肝臟,導致內出血。大血管破裂、大量失血時導致母雞死亡。
治療此病主要的方法是更換飼糧或減少飼料中能量物質的含量。用低能量飼料,比如說用麥麩代替玉米,降低飼料能量。如果用全價日糧喂母雞,添加維生素非常有益。如果飼料主要是谷物類,建議更換為全價日糧。控制體內脂肪是唯一成功的治療方法,同時調整和減少總能量的攝入。
2籠養蛋雞虛弱癥
成年母雞中普遍存在軟骨病或骨骼變形等病癥。30周齡以下的蛋雞,往往是當產蛋率超過80%時,發生暫時性缺鈣。如果鈣的攝人量不能滿足產蛋的需求,母雞將會利用骨骼中儲存的鈣,最終引起骨質疏松癥,骨頭變軟,以致母雞骨折。母雞跛腳或根本無法站立,是籠養蛋雞虛弱癥的表現。
補充磷酸鹽、鈣質和維生素D,往往有助于減少此癥的發生。每1 000只青年母雞,在飼料中加入20榜(1磅=0.4536千克)牡蠣殼粉或石灰粉,可以增加鈣的含量。患病母雞食用這種飼料,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大一點的母雞,缺磷或維生素D,比缺鈣更為多見。推薦的治療方法是將母雞從籠里放出來,然后在飼料中加適當的磷酸鈣。各種不同年齡的病雞都可以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和電解質。
3同類相殘
原因包括有限空間內飼養密度及孵育小雞的溫度過高;雞群中存在個體小或虛弱的雞,特別是那些具有特殊顏色絨毛或羽毛的雞;光線太強或顏色對雞有刺激,引起好斗行為;飼料或飲水的攝人受限制;飼料中缺乏鹽或含硫的氨基酸;死雞沒有及時清理;雞籠設計不規范等。
避免這種惡習最常用的方法是斷喙。在雞出雛時或出雛后2星期內斷喙,可以減少啄羽的發生率。
減少死亡率,雞群生存的環境不能太擁擠,飼養面積過小通常會導致死亡率的上升和生長率的下降,不僅僅是小雞的成本損失,還包括在小雞病死之前花費的飼料、勞力以及與飼養小雞等的費用。如果雞上市前或產蛋前死掉,可獲得的利潤也會喪失。
4產蛋率下降
育雛期及育成期的雞群飼養管理不善,如飼養密度過大、生長緩慢,體重不足,體成熟和性成熟晚,開產及產蛋高峰形成晚,有的養雞戶在育成期將公、母雞和蛋雞及肉雞甚至不同年齡的雞混養在一起,使強弱懸殊;飲食不均、生長快慢不等雞群,表現明顯的不同程度的產蛋率下降。
應合理的飼養,加強管理,飼養密度不宜過大,雞舍適當的通風和光照等。
5脫肛
育成期管理不好,雞群整齊度差,開產過早,雞體缺水,缺乏維生素都可導致脫肛。
預防,加強雞育成期的飼養管理,提高雞群發育的整齊度,使初產雞的體重80%以上達標。育成階段保持合理密度,每2星期測一次體重,根據體重是否達標,調整飼料配方。適時光照,體況差的可推遲光照及換料。做好斷喙工作,一般在7-10日齡進行,并注意修整。在開產早期的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正的用量,或適當加入魚肝油,有利于減少脫肛現象。開產前最好驅蟲2次,常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消除腸道炎癥。更換產蛋高峰飼料應有過渡期,以免過快造成營養過剩、雙黃蛋多,引起脫肛。
治療,將病雞挑出,用生理鹽水或0.1%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脫出部分,拭干后涂以抗菌藥膏輕輕送人肛內,倒吊1-2個小時以利恢復,也可以用細線縫合肛門周圍,留一排糞口,過2-3天再將縫線拆除。
6初產蛋雞腹瀉
初產蛋雞腹瀉是生理性消化不良性腹瀉,與細菌無關。發病原因主要是初產蛋雞換料不當,剛開產就用產蛋高峰期高蛋白、高鈣的飼料。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高鈣,剛開產就加8.5%石粉,雞腸道不適應,造成鈣不消化,刺激腸道,引起腹瀉。
7初產蛋雞瘴瘓綜合癥
初產蛋雞癱瘓于雞籠內不能站立,不能吃食和飲水,引起死亡。檢查時發現該雞直腸和骨盆腔內有未排出的成熟雞蛋。原因是初產蛋雞盡管努寅,但始終沒有將雞蛋產出來,而是停留在骨盆腔,壓迫坐骨神經,引起局部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感染及坐骨神經麻痹,導致初產蛋雞癱瘓。
預防初產蛋雞換料要有過渡期,可減少初產蛋雞腹瀉。
治療將癱瘓雞挑出,用手指慢慢將雞蛋取出,肌肉注射抗菌素、慶大霉素連用3-5天,調整飼料營養,減低蛋白含量,增加維生素D3和鈣的用量。
治療,①飼料中添加加酶(產酶)益生素,用量按說明規定連用5-7天;②復方地芬諾酪片(復方苯乙哌啶片)1片/只雞研碎拌料,每天上午喂一次,連喂3天;③飲水量為平時的1/4,待腹瀉癥狀消失,再恢復正常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