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涇縣某種雞場飼養的蛋種雞(約30周齡)發生皮下氣腫,表現為全身皮下出現許多突起的氣泡。發病率很低,也沒有傳染性,一個6300只飼養量的雞舍僅有個別雞患病。患雞精神狀態、食欲、呼吸等生理狀況均無明顯異常,也沒有發現除氣腫外的其他病變。用酒精消毒過的注射針頭刺破氣泡放氣即可治愈。因此,推斷此病為單純性的皮下氣腫。禽類的皮下氣腫發生率較低,目前僅有鵝(黃政春,2002;周景明等,2003)和肉禽(李興福,2000)發生此病的報道,蛋種雞發生本病還未見報道。
1發病機理
本病主要是由禽類和鳥類具有氣囊的生理解剖特點決定的。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如捉拿粗暴、飼養密度過大等),容易造成禽類的氣囊破裂或胸部骨折,從而使氣體溢于或串入皮下,引起皮下氣腫。
2臨診癥狀
據報道,本病常見的癥狀是頸部膨脹,也見于胸腹部和兩羽內側部膨脹,輕者只局限某一部位,重者可以逐步向周圍擴散,外觀皮膚發紅發亮,羽毛逆立,叩診時呈鼓音。若不及時治療,隨著氣腫增大,病禽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呆立、呼吸困難,時間過長,衰竭死亡。
3診斷
本病的診斷并不困難,根據臨床癥狀和發病特點即可確診。但在這一雞場中,對于病因的調查卻頗費周折。該場是規模較大的種雞場,各項飼養管理水平相對較高。種雞采取地面平養的飼養方式,飼養密度適宜;喂料用皮帶送料機進行,不存在爭搶飼料的現象;各項免疫接種操作規范,也沒有生人進入雞群參觀,因此雞群沒有受到人為驚擾。這樣,一時似乎難以找到本病的發病原因。后來,一飼養員提到晚上雞舍關燈后曾聽到舍內雞群有驚叫聲,并且曾有飼養員在雞舍入口處用棍子打到過老鼠。因此可以斷定,本病在這一養殖場的發病原因是由于晚上關燈后老鼠進入雞群,使雞只受驚發生炸群所致。
4預防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氣囊破裂所致。因此,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防止雞群運動幅度過大或受到粗暴捕捉引起氣囊受損。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項工作:提供足夠的飼槽和飲水器,以防采食和飲水時,禽群相互擁擠摔傷;提供適宜的舍內環境,確保禽群安靜不炸群;提供適宜的飼養密度,以防禽群爭斗;免疫和轉群捕捉時,嚴禁粗暴捕捉,以免雞只受到摔傷和扭傷等。
該養殖場后來采取全場滅鼠活動,并對雞舍的密閉性進行了檢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老鼠進入舍內。經過這些處理后,雞群沒有新的病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