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情況
某養豬專業戶在100多頭哺乳或斷奶仔豬群中,發現有個別豬皮膚有米粒到銅錢大小的潰瘍灶,灶面早期為皮膚破潰,表面有滲出的漿液或粘液,后期發展為黑色的結痂,最后結痂下長出新皮膚,嚴重的因為消瘦、衰弱而死亡。早期畜主未太在意,只是個別涂以皮炎平治療,效果有,但不徹底,不全面。這樣很快波及仔豬群,嚴重豬在幾天內出現全身性的漿液和粘液滲出,形成結痂,并出現死亡。患豬體溫微燒或不發燒,采食量下降。經實地考察,發現仔豬在剪牙、斷尾、打耳號時,沒有做好外傷消毒,也沒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傷口經過5-7天才基本痊愈。還有仔培舍有咬尾豬群,再一次為外傷感染提供機會。
臨床癥狀
病初,仔豬在肛門和眼睛周圍、耳廓等無被毛處皮膚上出現紅斑及微黃色水泡,腹部皮膚上出現針尖大、米粒大或黃豆大的蕁麻疹樣變化,并向全身擴展。全身皮膚紅腫,有熱感。稍后水皰迅速破潰,滲出清亮的漿液或黏液。在2-3天內擴展到全身各處,隨病程的延長,滲出液與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在豬皮膚上覆蓋一層厚厚的、油膩并有臭味的棕灰色結痂,病豬不呈現搔癢。
豬的病程表現不同,輕度感染豬表現皮膚黃色,只在腋部或肋部,靠近面部、脖部損傷處出現少數滲出性斑塊。如果不及時有效采取治療措施,就會逐漸蔓延,發展到全身,從而影響生長。重度的病例,全身覆蓋一層黑色、油膩的結痂,被毛多而雜亂,成了僵豬,最后消瘦、死亡。
病理剖檢
除皮膚病變外,死豬尸體脫水、消瘦。外周淋巴結腫大、水腫。腎的髓切面中有尿酸鹽沉積。
藥敏試驗
藥敏試驗結果,該菌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紅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豬疥螨、圓環病毒引起的仔豬皮炎腎病綜合征(仔豬皮炎腎病綜合征本報第28期已做過詳細闡述)區別診斷。豬疥螨是常見的寄生蟲性皮膚病,各日齡均可發生,幼豬多發。螨在皮膚內移行和過敏反應會引起豬皮膚的劇癢,豬常在豬舍的墻、欄柱上摩擦。患處因摩擦而出血,并形成結痂,皮膚出現龜裂。通過鏡檢可以發現螨蟲。
此外本病還需與豬痘、脂溢性皮炎、膿包性皮炎、豬角化不全等相區別。
防治
1.治療
通過以上方法確診為豬的滲出性皮炎,配合藥敏試驗結果我們主張采用以下方法治療,畜主反應良好。
用0.1%高錳酸鉀水給發病仔豬身體噴霧,每日2-3次,病灶處用藥棉蘸高錳酸鉀水清洗,然后擦干、涼干涂上龍膽紫。對初發少數病灶直接涂上龍膽紫,效果很好。
病情嚴重仔豬除以上方法外配合抗生素治療,葡萄球菌對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甙類和新型的青霉素耐藥性低,應優先選用。丁胺卡那霉素10~15mg/千克體重肌注,1日2次或阿莫西林10mg/kg體重,1日2次。為加強療效可聯合用藥,二者存在增強作用。飼料中補充添加多種維生素。
2.預防
應注意對圈舍安全、仔豬皮膚創傷的消毒處理,以切斷該病傳播途徑。一旦發現該病,應將病豬迅速隔離治療。因本菌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有條件的場區,用藥前應做藥敏試驗,確定敏感藥物。無條件場區的可選用本場非常用抗生素,并可交替用藥。在實際生產中預防工作可把握以下幾點:
2.1加強仔豬的飼養管理,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應激。
夏天加強通風,防暑降溫;冬天則加強保溫,防寒保暖。秋末春初,給豬群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補充食鹽,并給以玩具等。防止仔豬的咬尾,減少外傷。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空舍時欄舍徹底清掃消毒。
2.2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保證產床、欄柱無尖銳之物,以防損傷仔豬皮膚。保持欄內墊草干燥,仔豬皮毛要干燥清潔。仔豬斷臍、除齒、斷尾、去勢時,一定要加強消毒,同時給仔豬灌服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2.3加強對傳染性疾病的免疫、控制、凈化。
加強傳染病的免疫控制,特別要加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監控,合理應用藥物保健,增強仔豬的免疫力,從而預防仔豬葡萄球菌的感染。
某養豬專業戶在100多頭哺乳或斷奶仔豬群中,發現有個別豬皮膚有米粒到銅錢大小的潰瘍灶,灶面早期為皮膚破潰,表面有滲出的漿液或粘液,后期發展為黑色的結痂,最后結痂下長出新皮膚,嚴重的因為消瘦、衰弱而死亡。早期畜主未太在意,只是個別涂以皮炎平治療,效果有,但不徹底,不全面。這樣很快波及仔豬群,嚴重豬在幾天內出現全身性的漿液和粘液滲出,形成結痂,并出現死亡。患豬體溫微燒或不發燒,采食量下降。經實地考察,發現仔豬在剪牙、斷尾、打耳號時,沒有做好外傷消毒,也沒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傷口經過5-7天才基本痊愈。還有仔培舍有咬尾豬群,再一次為外傷感染提供機會。
臨床癥狀
病初,仔豬在肛門和眼睛周圍、耳廓等無被毛處皮膚上出現紅斑及微黃色水泡,腹部皮膚上出現針尖大、米粒大或黃豆大的蕁麻疹樣變化,并向全身擴展。全身皮膚紅腫,有熱感。稍后水皰迅速破潰,滲出清亮的漿液或黏液。在2-3天內擴展到全身各處,隨病程的延長,滲出液與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在豬皮膚上覆蓋一層厚厚的、油膩并有臭味的棕灰色結痂,病豬不呈現搔癢。
豬的病程表現不同,輕度感染豬表現皮膚黃色,只在腋部或肋部,靠近面部、脖部損傷處出現少數滲出性斑塊。如果不及時有效采取治療措施,就會逐漸蔓延,發展到全身,從而影響生長。重度的病例,全身覆蓋一層黑色、油膩的結痂,被毛多而雜亂,成了僵豬,最后消瘦、死亡。
病理剖檢
除皮膚病變外,死豬尸體脫水、消瘦。外周淋巴結腫大、水腫。腎的髓切面中有尿酸鹽沉積。
藥敏試驗
藥敏試驗結果,該菌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紅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豬疥螨、圓環病毒引起的仔豬皮炎腎病綜合征(仔豬皮炎腎病綜合征本報第28期已做過詳細闡述)區別診斷。豬疥螨是常見的寄生蟲性皮膚病,各日齡均可發生,幼豬多發。螨在皮膚內移行和過敏反應會引起豬皮膚的劇癢,豬常在豬舍的墻、欄柱上摩擦。患處因摩擦而出血,并形成結痂,皮膚出現龜裂。通過鏡檢可以發現螨蟲。
此外本病還需與豬痘、脂溢性皮炎、膿包性皮炎、豬角化不全等相區別。
防治
1.治療
通過以上方法確診為豬的滲出性皮炎,配合藥敏試驗結果我們主張采用以下方法治療,畜主反應良好。
用0.1%高錳酸鉀水給發病仔豬身體噴霧,每日2-3次,病灶處用藥棉蘸高錳酸鉀水清洗,然后擦干、涼干涂上龍膽紫。對初發少數病灶直接涂上龍膽紫,效果很好。
病情嚴重仔豬除以上方法外配合抗生素治療,葡萄球菌對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甙類和新型的青霉素耐藥性低,應優先選用。丁胺卡那霉素10~15mg/千克體重肌注,1日2次或阿莫西林10mg/kg體重,1日2次。為加強療效可聯合用藥,二者存在增強作用。飼料中補充添加多種維生素。
2.預防
應注意對圈舍安全、仔豬皮膚創傷的消毒處理,以切斷該病傳播途徑。一旦發現該病,應將病豬迅速隔離治療。因本菌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有條件的場區,用藥前應做藥敏試驗,確定敏感藥物。無條件場區的可選用本場非常用抗生素,并可交替用藥。在實際生產中預防工作可把握以下幾點:
2.1加強仔豬的飼養管理,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應激。
夏天加強通風,防暑降溫;冬天則加強保溫,防寒保暖。秋末春初,給豬群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補充食鹽,并給以玩具等。防止仔豬的咬尾,減少外傷。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空舍時欄舍徹底清掃消毒。
2.2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保證產床、欄柱無尖銳之物,以防損傷仔豬皮膚。保持欄內墊草干燥,仔豬皮毛要干燥清潔。仔豬斷臍、除齒、斷尾、去勢時,一定要加強消毒,同時給仔豬灌服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2.3加強對傳染性疾病的免疫、控制、凈化。
加強傳染病的免疫控制,特別要加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監控,合理應用藥物保健,增強仔豬的免疫力,從而預防仔豬葡萄球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