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的大腸桿菌病是是由大腸桿菌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各個品種和各年齡的雞均可發生。雞舍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衛生不好、氨味大,飼料質量不佳或人工授精操作不當時均易誘發。一旦發病不好控制,病雞無特異癥狀,多見腹瀉、腹膜炎、羽毛松亂、兩翅下垂、食欲下降、臍炎時見腹下垂。
一、大腸桿菌病的類型
1.胚死亡或育雛早期死亡于臍炎。由于雞蛋被糞便污染或產蛋母雞患大腸桿菌致使卵被感染,感染大腸桿菌的蛋孵化時出現死胚、出殼時死亡或出殼后陸續死亡。剖檢見卵黃囊不吸收,囊充血、出血,內容物黃綠色、粘稠或稀薄水樣,嚴重者卵黃內有膿、血樣滲出物,臍孔開張紅腫。
2.呼吸道感染。常見于5-12周齡的雞(尤其是6-9周齡),單發或伴發于傳支、支原體病(其中以支原體病最普遍)。主要見氣囊炎(特別是胸氣囊和腹氣囊),囊腔內常含有白色干酪性滲出物,個別出現肺水腫,肺綠色、液化。
3.腹膜炎。腹腔及腹腔器表面附有大量黃白色滲出物,導致各器官組織粘連。有的表現為卵性腹膜炎,有惡臭氣味。
4 .肝周炎、心包炎。在肝表面和心外膜上覆蓋一層黃白色的纖維素膜,肝褐色,脾臟腫大多發于肉雞。
5.眼球炎。此型不常見(為大腸桿菌敗血癥恢復期的一種癥狀,多侵犯一只眼,表現為眼前房積濃,眼失明)。
6.輸卵管炎。1-2月齡的雛雞患病時,輸卵管明顯增粗,內積黃白色干酪樣滲出物。雞發病時見輸卵管局部高度擴張,內積異形蛋樣滲出物,表面不光滑,輸卵管粘膜充血。
7.大腸桿菌肉芽腫:在盲腸、直腸和回腸的漿膜上見土黃色膿腫或肉芽腫結節,腸粘連不能分離,肝上見大灶性、不規則黃色壞死灶,個別見整個葉肝發生壞死。
8. 滑膜炎:關節腫脹(多發于跗關節),關節中積黃色粘稠液,滑膜腫脹、增厚。
上述病變中氣囊炎、肝周炎、雛雞輸卵管炎易與支原體感染時引起的相應變化混淆;心包炎、腹膜炎、卵巢變性易與沙門氏桿菌病混淆;眼球炎、關節炎、肺水腫液化也可伴發于其它病,如葡萄球菌病等。
二、預防治療
由于大腸桿菌病是條件性疾病,該病的發生與外界各種應激因素有關。所以防治的原則首先是改善飼養環境,加強飼養管理,落實衛生防疫措施,減少各種誘發因素。
1.預防:育雛期應保持舍內的溫度,防止空氣及飲水的污染,定期用消毒劑進行雞舍的帶雞消毒,同時在育雛飼料中適當添加高敏感的抗生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爆發。
2.治療:因為大腸桿菌易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因此在臨床治療時最好先進行藥敏試驗。在不具備做藥敏試驗的情況下,最好選用過去很少用過的高敏感藥物進行全群治療。交替用藥,給藥時間要及時,早發早治療可控制感染的病雞,促使痊愈;同時可防止新發病雞的出現和原來的病雞再繼發感染其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