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培育雛鴨,疫病少,易成活,生長快,好管理,是一年中最好的育雛季節(jié)。春季氣候由冷轉暖,日照時間逐日增加,氣候條件對養(yǎng)鴨很有利,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創(chuàng)造雛鴨生活的有利環(huán)境。
育雛準備
育雛室,運動場和飼養(yǎng)用具等,要用20%燒堿水或20%的石灰水進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潔水沖洗干凈。育雛室,運動場,飼養(yǎng)用具和必要設施要配備齊全,保護每羽雛鴨都能吃到飼料和飲水。備足新鮮優(yōu)質的全價飼料和青料;育雛室要調試好升降溫調節(jié)設施。
雛鴨保溫
溫度是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
溫度適當,雛鴨的體熱消耗少,生長發(fā)育快,成活率才高。可用地面煙道和煤爐育雛,但必須將煙霧和有害氣體導出育雛室,防止雛鴨一氮化碳中毒。雛鴨在一日齡時,鴨舍實際溫度應保持在30℃~32℃,以后隨日齡增加,每日降低1℃,直至與環(huán)境溫度一致后不再降溫。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xiàn)為準,盡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要求的反應。例如:在溫度過低時,雛鴨怕冷,會靠近熱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溫度過高時,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量增加。
溫度正常時,雛鴨精神飽滿,活潑,食欲良好,飲水適度,絨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勻,靜臥無聲,吃食,飲水,排泄正常。
飲水、開食
雛鴨出殼后沒有饑餓感。在出殼24小時后,雛鴨絨毛已干,活潑好動,常發(fā)出“嘎嘎”的叫聲,并開始活動互啄。這時,就要先喂水后開食。若雛鴨精神倦怠,眼睛半開半閉,不愿活動,此時已超過開食時間。
雛鴨開食過早,容易傷害消化器,影響雛鴨健康;開食過遲,營養(yǎng)供應不上,不利于生長發(fā)育。因此,雛鴨開食的最好時間是在出殼后14~24小時之間。切記,要先飲水再開食。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能促進腸胃蠕動清理腸胃,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吸收剩余的卵黃,增進食欲,增強體質。
要喂全價顆粒飼料
由于雛鴨生長發(fā)育特別快,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雛鴨開食后,全靠采食飼料來滿足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營養(yǎng)。
雛鴨飼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飼料,日糧中的蛋白含量應達到20~22%,同時還要補充鈣,磷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種維生素。如果只喂大米飯,因營養(yǎng)單調,不能滿足雛鴨生長發(fā)育,容易生病或死亡,喂全價飼料就能滿足雛鴨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
飼喂方法
雛鴨的消化道較短,胃肌容積小,消化機能不健全,故而飼喂雛鴨時,每次不宜過多,只喂六七成飽。若一次喂得過飽,易造成消化不良。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數(shù)過少,使雛鴨饑餓時間長,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fā)育。在育雛初期(即一周內)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雛鴨活動。
飼養(yǎng)密度和分群
雛鴨的飼養(yǎng)密度要適宜。飼養(yǎng)密度過大,會造成鴨舍擁擠潮濕,空氣污濁,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后果。密度過小,則浪費場地人力等資源。雛鴨的飼養(yǎng)密度最好是每平方米飼養(yǎng)一周齡內的雛鴨20羽。以后,可隨著雛鴨的生長逐步降低飼養(yǎng)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10羽,每群鴨以250~300只為宜。
鴨舍要通風換氣
鴨排出的二氮化碳及糞便和殘料分解產(chǎn)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會危害雛鴨健康。嚴重時,會造成雛鴨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合理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室內多余水分,保持鴨舍干燥清潔,改善鴨群生活環(huán)境。通風換氣,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
要進行放水活動
對雛鴨進行放水活動,可促進雛鴨的新陳代謝,增強其體質,又可清潔羽毛上的臟物。若鴨長期不放水,鴨毛就無抗水力。因此,必須讓雛鴨進行放水活動。雛鴨的放水活動,一般在出殼后2~3天進行,每天放水的次數(shù)和時間應根據(jù)季節(jié)及鴨齡而定。春季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30分鐘,夏秋季節(jié),一周齡內的雛鴨每天放水4~6次,每次20~30分鐘。(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舒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