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因素
1、支原體自身的致病性
雞毒支原體的致病力強弱因毒株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一般野外分離株較實驗室培養基適應株的毒力強。支原體感染雞的呼吸道后,主要破壞雞氣管和支氣管的纖毛,使之部分或全部脫落,導致支氣管的排斥異物和黏膜的分泌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使得進入呼吸道的異物及氣管黏膜的分泌物無法向上排出,而沉降到細支氣管的末端及毛細支氣管中,逐漸使肺小葉發生病變,進而造成肺組織肉變、硬變或壞死。另外病原體(支原體、大腸桿菌等)還可以經過肺內一級支氣管直接進入腹氣囊、前胸氣囊或經過感染的肺臟迅速在氣囊中進行擴散,并進一步侵入胸腔、腹腔甚至一些長骨中,造成全身性感染。這也就是為什么雞感染支原體后,首先會使胸氣囊和腹氣囊混濁、有泡沫樣物出現的原因。
2、雞的年齡也是影響支原體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雞對支原體流行感染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強,但雛雞發病之后所表現癥狀比成年雞明顯,多表現為面部及眼瞼腫脹、結膜靜脈充血、流眼淚和呼吸啰音。
3、混合感染有助于雞毒支原體病的發生
在細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條件下,即使致病力相當弱的毒株也會引起雞群暴發支原體病。這就是在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等疫苗后,會發生支原體病的原因。但所有這些情況大多是由于飼養環境比較惡劣(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清糞不勤等),雞群首先潛伏感染有支原體的緣故。除了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新城疫這兩種病毒可以促使支原體感染加劇之外,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腸孤病毒以及一些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如馬立克氏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增殖征等的合并感染,都可以使慢性呼吸道病病情明顯加重。有研究報告還表明感染了支原體的雞群在進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血凝抑制抗體也上不去或參差不齊。鑒于這種情況,最好在進行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免疫和傳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之前首先進行支原體的預防性治療,否則不但易于暴發支原體病,而且疫苗的免疫效果也大打折扣。
4、環境因素在支原體感染流行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擁擠的飼養環境不但會加劇病原的傳播,同時對雞群也是一種應激因素,他可以造成雞群的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疾病。糞便不及時清理、通風不良不但使雞舍空氣污濁,而且使雞舍氨氣濃度過高,刺激雞的呼吸道黏膜,使得氣管黏膜上皮絨毛腫脹,擺動功能下降。如此很難將氣管黏膜表面所黏著的病原微生物和異物顆粒從氣管中清除,反而沉降到肺部和氣囊,并在此滋生而誘發疾病,如支原體、大腸桿菌病等。
5、營養不良
飼料營養水平的不足或營養的不平衡也是雞群易發生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如飼料缺乏維生素A時,使得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受到影響,易于通過呼吸道感染各種呼吸道疾病。
6、季節因素
季節因素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冬春季節廣大農村養殖場取暖和通風難以兼顧所致。在北方地區,冬春季節可以通過及時清理糞便,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并采取負壓通風,同時適期投藥預防(一般育雛的第7~15天和第20~28天是最佳預防時期)的方式,來彌補因注重保溫所導致的雞舍空氣污濁引起的呼吸道病。解決了這一問題,就可以大大降低冬春季節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提高育雛質量和雛雞成活率。
二、雞毒支原體的傳播方式
雞毒支原體傳播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接觸傳染,感染雞只通過呼出的帶有支原體病原的氣體,迅速傳播其他的雞只。第二種是經卵傳播,病原可以經過感染種雞所產的種蛋,由雞胚直接傳染給其后代,經種蛋傳播率的高低與種雞感染雞毒支原體的時間和嚴重程度有關。感染早期和感染程度較重的種雞經種蛋的傳播率較高。
三、防治措施
對于一些由非正規孵化廠引進的雛雞和冬春季節所進來的雛雞,最好從進雛之日起就進行早期的支原體預防工作。對于1日齡就出現甩鼻、流眼淚的雞群更應如此。否則通常會在1周之后就出現大腸桿菌病的繼發感染,表現為肝周炎、心包炎的典型病例。這樣的雞群后期飼養將很難,死亡率將會很高,而且雞群的生長狀況也將很差。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經常有些基層獸醫工作者和養殖戶以能否治療嚴重的肝周炎、心包炎來衡量一種藥物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療效,這是很錯誤的一種認識。病情發展到此,已經不是單純的支原體感染,往往是繼發了大腸桿菌病所致,在冬春季節有時還會并發傳染性支氣管炎。這樣的雞群即使聯合用藥,也只能控制新發病雞數,很難保證用藥后就停止死亡。因此說:防重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