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禽飼養過程中,筆者發現,一些養殖戶對防疫消毒存在著誤區,由此,筆者就浙江省溫嶺市規模飼養場的藥物消毒問題展開了調查。
誤區一:消毒前的機械性清除 首先,消毒現場存在大量的有機物,其中藏匿有消毒藥物難以完全觸到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另外,消毒藥物與有機物,尤其與蛋白質有較大的親和力,可結合成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礙消毒藥物作用的發揮,也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所以,徹底的機械清除是進行有效消毒的前提。
誤區二:對消毒程序和全進全出的認識 消毒應按規定進行,不能隨意減少步驟。同時,有的養殖戶對全進全出的要求不甚了解,往往在清舍消毒時,將轉群或出欄時剩余或有病無法轉出的畜禽留在舍內,這都沒有做到全進全出。
誤區三:飲水消毒 許多消毒藥物按其說明書稱,可用于畜禽的飲水消毒,并稱“高效、廣譜、對人畜無害”,這顯然是在誤導養殖戶。飲水消毒實際是把飲水中的微生物殺滅,如果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藥物的濃度或長期飲用含有大量消毒藥物的水,除會引起急性中毒外,還可能抑制或殺死畜禽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危害畜禽乃至人體健康。
誤區四:帶畜(禽)噴霧消毒 帶畜(禽)消毒不應僅限于畜禽的體表,而應包括整體畜(禽)所在的空間和環境。帶畜(禽)消毒時應將噴霧器噴頭高舉空中,噴嘴向上噴出霧粒,霧粒在空中緩緩下降,除與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觸外,還可與空氣中的塵埃結合,起到殺菌、除塵、凈化空氣,減少臭味的作用,在夏季使用時還有降溫的作用。帶畜(禽)消毒噴出霧粒直徑大小應控制在80-120微米,霧粒過大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起不到消毒空氣的作用;霧粒過細則易被畜禽吸入肺泡,引起肺水腫、呼吸困難。因此,水溶性不好、帶有異味、刺激性強的消毒藥物均不宜使用。
誤區五:消毒藥的選用 有時需要調換不同類型的消毒藥物進行消毒,有人認為這是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這是一大誤區,病原微生物并不會對消毒藥物產生抗藥性。調換消毒藥應根據消毒對象、消毒目的、疫病種類,以及使用方法決定,既要考慮對病原微生物的殺滅作用,又要較少對人畜的損害。
誤區六:消毒藥的選購、保存及配制 獸藥市場上數百種甚至上千種商品名的消毒藥,如按成分分類只有10多種,選購時搞清其成分,便可以知道它的作用、特點。有的消毒藥宣傳“對病毒的強毒株,超強毒株、變異株等都有殺滅力,既可做平面消毒,又可做立體消毒”等,其實這些都是消毒藥所應具備的最基本作用。所謂平面是噴在地面或墻壁上,立體是噴在空中,所以有些廣告實際上只是在玩文字游戲。有些養殖戶,將消毒藥隨意放置于室外,配制時只憑估計,這樣也很難保證消毒藥的作用,還易發生中毒等意外事故。
誤區七:盲目消毒 消毒應分為定期消毒和臨時消毒,定期消毒要針對當地綜合特點進行安排,如藥物種類、使用濃度、消毒方法次數,以及消毒藥物的輪換等。在受到某種疫病威脅,或已發生疫情時,就要根據情況制定臨時消毒計劃,必須徹底地進行全方位大掃除、大消毒,并應反復進行數次。另外,許多飼養場消毒時外來人員要求嚴,對本場人員松的“外緊內松”“偷工減料”現象常有發生。
誤區八:過分依賴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除外界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斷其傳播途徑,防止疫病的蔓延。消毒只是控制疫病發生的手段之一,不能也不可能作為防治疫病的唯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