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春季生態養雞的管理
選好場地雞棚、雞舍宜選在自然環境優良,種植業和養殖業可以互補,沒有污染源,地勢為5度~15度的坡地,同時又要選擇在背面向陽、干爽、寬闊、水源充足、排水良好、青草豐富的地方。場中建有防曬、防雨的四周場地圍欄和空中覆網設施。
前期育雛小雞孵出后1日齡~28日齡為育雛階段,必須在溫室飼養,這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
前期準備育雛室 該市農村育雛多數以地面平養和網上平養方式為主,育雛室面積0日齡~14日齡可按每平方米35只~50只,15日齡~28日齡按20只~30只計算,室內建有火道或紅外線等設施。
消毒 在進雛前2天~3天,對育雛室、儲料庫、用具徹底清洗及消毒,一般采用福爾馬林25毫升,高錳酸鉀每平方米12.5克,熏蒸閉密24小時后,打開門窗通風。
升溫 在雛雞進舍前24小時進行育雛室升溫預熱,溫度以30℃~32℃為佳。
育雛管理卸下所有雛雞箱并放置于雞舍內,清點雛雞數,迅速將雞放入育雛舍內。檢查雛雞狀態,健康雞一般大小均勻、整齊,手感有力,叫聲響亮,神情十分警覺,腳干飽滿,光華亮麗,不干燥,不脫水。雛雞開始活動后,先讓飲水,后進食,具體要求是:
飲水 飲水一般在雛雞入舍開始活動時,水溫要接近室溫,以18℃~20℃為宜,在水中加入適量抗生素和5%葡萄糖,或多維和丁胺卡那,以增強抵抗力。
溫度濕度 由于雛雞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既怕熱又怕冷,對溫度要求嚴格,切忌忽高忽低。一般0日齡33℃~35℃;1日齡~7日齡30℃~33℃;8日齡~14日齡27℃~30℃;15日齡~21日齡24℃~27℃;22日齡~28日齡20℃~24℃;29日齡~35日齡17℃~20℃,濕度應保持在60%~65%.
進食 雛在飲水后2小時~3小時,開始喂全價料,一般把飼料撒在墊紙上,少加勤添,每兩小時喂一次,每次讓小雞在20分鐘內吃完。每次添料時,要清除紙上、進食盤中糞便、剩料和墊料。
通風換氣 小雞代謝旺盛,呼出co2多,雞糞中20%~25%物質能產生氨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影響雛雞正常發育,所以通風換氣很重要,一般在中午時進行通風換氣最好,可預防感冒,冬季一般每小時換氣3分鐘~5分鐘即可。
光照 光照能方便小雞充分吃料和飲水,促進生長發育。1日齡~2日齡光照保持24小時;3日齡~7日齡保持20小時~22小時;8日齡~14日齡16小時~18小時;15日齡~21日齡15小時,21日齡8小時~12小時為宜。光照強度一般按每平方米2瓦~3瓦計算,過強易引起啄癖。0天~3天用40瓦燈泡,3天后用25瓦燈泡照明即可。
消毒 堅持每天兩次對飲水器等設施進行清洗消毒,每兩天用5%百毒殺消毒地面一次。
放養技術建放養棚放養棚一般宜建在通風、干燥、冬暖夏涼、坐北向南的地方。放養棚一般可按每平方米10只~12只計算,棚檐高1.2米~1.5米,中間1.8米~2.5米,兩側開出入口,供飼養人員、小雞群出入,四周有排水溝,棚內有食槽、料桶、飲水器等,放養場地四周設圍欄,防止雞逃跑,并防止擠壓、獸害。
放養引導利用雞的反射條件,采用吹口哨、敲鑼、打鼓等方式,在采食時段進行補料和放養雞歸舍訓練,培養雞的良好習慣。
放養密度和時間根據外界氣溫條件決定適宜放養的密度和時間,一般最佳季節選在4月~10月,這時氣溫適中,風力不強,能充分利用較長時間自然光照,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在28日齡后把雞趕出育雛室,進入放養場地放養。密度按每畝飼草地每批放養300只~500只為宜。
定時補飼補飼安排補料時間一般固定在早晚兩次進行,35日齡~60日齡是雞生長最快時期,食欲旺盛,日補精料40克~50克;61日齡~120日齡是促進脂肪沉積、改善肉質和羽毛光澤度適宜時期,日補精料50克~80克。
輪回散養每處一般飼養3批~4批雞為宜,目的是保持生態環境和植被。
防疫治病免疫7日齡~8日齡免疫傳支(h120)+雞新城疫(ndⅳ),點眼或滴鼻;14日齡~15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疫苗飲水免疫;21日齡~24日齡雞新城疫(ig)+傳支+腎傳支,滴鼻或點眼;35日齡禽流感頸部每只注射0.3毫升。具體用法參見說明書。
防病主要預防雞白痢和球蟲病。20日齡~35日齡用驅蛔靈或兌球粉預防球蟲病和消化道疾病。
觀察雞群觀察行為活動狀態正常情況下,雞反應敏感、精神活潑、掙扎有力、叫聲宏亮而脆短、眼睛明亮有神、分布均勻。如有異常現象可從飼料、溫度、疾病等方面進行檢查。
觀察糞便正常糞便為青灰色、成形,表面有少量白色尿酸鹽。若出現水樣則飲水過多,血便多見于球蟲病或出血性腸炎,白色石灰樣多見于雞白痢等病,綠色多見于雞新城疫、馬立克等疾病。
觀察呼吸狀態雞正常每分鐘均勻呼吸15次~30次,無雜音。
對弱、殘、病雞及時隔離,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診治。